
分析Netflix公司产品Spinnaker的微服务实践
Netflix 是业界微服务和 DevOps 组织的楷模,有大规模生产级微服务的成功实践。微服务有些公司甚至比 Netflix 做得更早,但 Netflix 大概是大规模生产级微服务做得最杰出的。
Netflix在开源社区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发布了很多开源工具去做部署、打包等各种功能。Spinnaker 是 Netflix的一个开源项目,来做混合云环境部署,能够实现跨云平台的部署任务的编排。
在 Netflix 使用 Spinnaker 每天发布 4000 次变更到亚马逊的机器上。谷歌云也在用 Spinnaker 去做部署。他们构建时也是用 Jenkins,其中有一个过程叫 bake,bake 是把应用打包成一个镜像,然后把这个镜像用 deploy 去做部署。Netflix 的 DevOps实践非常值得关注,他们也有很多项目和开源工具都值得一看。
本文主要分析Spinnaker其开发模式、持续集成、部署实践。
服务架构
Spinnaker 是由多个微服务组成的。Deck是前端页面;Gate是API网关Spinnaker UI和所有api调用程序都通过Gate与Spinnaker进行通信;Orca是编排引擎处理所有临时操作和管道;CloudDriver是负责对云提供商的所有变更调用,并索引/缓存所有已部署的资源;Front50用于保存应用程序,管道,项目和通知的元数据;Rosco生成镜像,它为各种云提供商生成不可变的VM映像;Igor用于通过Jenkins和Travis CI等系统中的持续集成作业来触发管道,并且它允许在管道中使用Jenkins / Travis阶段;Echo负责消息通知;Fiat负责用户权限管理;Kayenta为Spinnaker提供自动化的金丝雀分析;Halyard是Spinnaker生命周期配置管理工具。
代码仓库管理
Spinnaker的微服务是每个微服务都创建一个代码库。大家可以访问Github上面spinnaker的仓库,里面每个微服务都有对应一个仓库管理代码。进入项目查看分支策略,主干分支开发,版本分支发布。
持续集成
使用的工具为GitHub Actions,这个ci文件中只有一个作业branch-build,主要是运行gradle构建。
.github/workflows/build.ymlCI文件内容如下:当master分支和version-*tag有提交时自动触发。通过env配置了gradle构建的参数。
应用部署
Spinnaker安装部署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很多资源文件都是需要外面获取的。当我们把所需要的资源文件导入到国内后,其实就没有那么痛苦了。至少现在30分钟内部署一个spinnaker已经很现实了。(如果不算从阿里云镜像的pull时间,一个脚本5分钟内部署一个实例)
我们来看下这个版本文件,这里面记录了spinnaker产品所有的微服务版本信息。而halyard部署Spinnaker其实也是读取的这个文件,根据文件内容获取所需的资源。
这是一个Yaml格式的文件, 顶部的version指的是Spinnaker的版本号;services下面包含每个服务的信息(版本,提交)。dependencies是spinnaker部署时所需要的依赖服务。我们来分析下每个服务中的version字段的作用,这个字段的作用很大。通过此字段指定Docker镜像标签和服务分支中配置文件的获取。
echo是spinnaker其中的一个微服务,负责消息通知。halyard会读取version-2.11.2标签中halconfig目录下的echo.yml配置文件,会下载gcr.io/spinnaker-marketplace/echo:2.11.2-20200401121252镜像。其他服务以此类推。
最后,我们执行hal deploy apply一键部署发布Spinnaker。
对于微服务模式的项目,很多细节可以借鉴Spinnaker的模式。例如:我们也可以在gitlab仓库中创建一个对应版本号的yaml文件,里面包含当前版本中每个微服务的镜像标签。准备发布的时候在Jenkins上面选择版本分支,然后根据版本分支中的版本号读取gitlab仓库中对应版本的yaml文件,然后一键部署。当需要回滚的时候,输入上个版本号同样的过程进行回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