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莓派到Microbit,中国IT启蒙教育比英国缺点什么?
前段时间,笔者一直在用英国产的“Micro:bit”。这是一款由BBC主导,微软、三星、ARM、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巴克莱银行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嵌入式编程设备。
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平板编程,也可以用图形化的方式编程。支持Scratch、Python、JavaScript三种语言。一块小小的电路板,集成了重力传感器、磁力传感器、温度感测、蓝牙等多个模块。如图所示。
不用安装任何复杂的IDE和运行环境,只要一根USB线和一个主流浏览器就能写入代码,让这块小电路板进行各种有趣的项目和实验。如图所示。
这块小型电路板的背后,是一项名为Make it Digital的计划,旨在推进英国的数字化进程。
该计划从2015年秋季开始,让英国11岁左右的学生都免费获得“Micro:Bit”进行编程学习。
BBC此举意在提高年轻人的数字化技能,并填补未来这方面人才的空缺。据估计,未来五年内,英国将需要约140万的专业IT人士,但现实是目前这方面人才紧缺。BBC希望将这个基于ARM处理器的微型设备作为一个跳板,让学生掌握基础编程知识之后再去使用更复杂的设备,毕业以后可以成为精通此类技能的IT人才。
目前主流的英国中学,编程已经和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一起,成为学生的基础课程。而且从树莓派到Micro:Bit这类开源硬件不断涌现,也证明了英国教育界和产业界融合之深入,协同之到位。
我国早在1984年,邓老爷子就在上海提出过“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计算机课程在该年首次进入上海的高中课堂,翌年成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
随后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也如火如荼。但十分可惜的是,与计算机启蒙教育相关的配套硬件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大部分时候,学生都是直接使用进口的非开源商业计算机进行学习。而商业计算机大多是美国标准,一批批学生成年后又继续按这套标准教育新的学生,培训新的员工。间接导致了相关软件业一度被迫向美国看齐,让出了相关领域与美国一较高下的机会。
这虽然和我国的IT基础产业发展较晚有关,但我国没有对青少年计算机启蒙教育进行系统的,持续的,深入的定制和推广也有关系。
比如笔者在初中开始进行系统计算机课程学习。但一开始学的不是编程,而是五笔字型和办公软件。高中时期,学校教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很少有机会实战。直至考入大学的电子专业后,才第一次接触嵌入式设备的真机开发,此时不仅动手能力不如少年时期,而且学习计算机编程最好的时光已一去不返。
反观现在的英国青少年,在初中时候便有良好的环境学习Micro:bit这样的简易电路板,高中时候可以进阶到Raspberry Pi这样功能更强的微型电脑实战。可以预想,大学以后,他们基于之前的功底便可轻松进入各种高级的电子、计算机研究领域。
大规模持续的非盈利教育活动,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而孩童时期又是人们最热衷探索和创新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予正确的方向和足够的教育支持。对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规模化的IT启蒙,现阶段我国软硬件发展跟的上吗?
2000年左右,中国近乎全民Windows。所幸最近十年大力发展Linux为主的开源软件,让我国在相关领域没有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
而硬件方面,像树莓派、Micro:bit所采用的低功耗芯片,国内有“全志”、“瑞芯微”可以满足。相关的开源电路板,迅龙的“Orange Pi”和方糖科技的“CubieBoard”已在业界小有名气。
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学校,近几年均已经开始中小学的编程训练以提高学生的“STEAM”能力。民间的很多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以上可见,基础已备。中国现阶段缺的,就是一家类似BBC这样有公信力的机构来牵头成立相关的教育基金会,整合国内外一流的资源,建立有益青少年IT教育的体系。同时协调各方设计“能让适龄青少年迅速上手的可编程设备“,推出趣味性和实用性并存的计算机课程,降低整个国民IT学习的成本,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受到良好的计算机启蒙教育,让他们能迈出扎实的第一步。
随着IoT、区块链、AI时代的到来,中国今后的IT需求十分巨大。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急需人才推动。希望中国也能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普及国民IT教育,填补相关产业的人才缺口,以免在未来失去竞争力。
原文作者:IoT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