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ring核心技术》第4章:深度解析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过程
一、学习指引
你了解过从Spring 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过程吗?
学习过Spring的小伙伴都知道:如果是单实例Bean,则IOC容器启动时,就会创建Bean对象,IOC容器关闭时,销毁Bean对象。如果是多实例Bean,IOC容器在启动时,不会创建Bean对象,在每次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对象时,都会创建新的Bean对象返回,IOC容器关闭时,也不会销毁对象。也就是说,如果是多实例Bean,IOC容器不会管理Bean对象。
那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想深度学习Spring源码的小伙伴继续往下看。
二、测试案例
整个调试Spring6.0源码的案例玩玩儿呗?
本章的案例比较简单,只是实现一个用于调试源码的小案例,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所示。
(1)创建配置类BeanConfig
BeanConfig类的源码详见:spring-annotation-chapter-04工程下的io.binghe.spring.annotation.chapter04.config.BeanConfig。
可以看到,在BeanConfig类上标注了@Configuration注解,说明BeanConfig类是Spring的配置类,使用@ComponentScan注解标注了扫描的包是io.binghe.spring.annotation.chapter04
。
(2)创建测试类BeanTest
BeanTest类的源码详见:spring-annotation-chapter-04工程下的io.binghe.spring.annotation.chapter04.BeanTest。
可以看到,在BeanTest类中只是简单的使用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类创建IOC容器,并关闭IOC容器。
好了,测试案例准备好了,接下来,就一步步分析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过程。
三、源码时序图
结合时序图理解源码会事半功倍,你觉得呢?
其实,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细心的小伙伴在调试Spring源码的过程中会发现,在Spring的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类中的refresh()方法中,会调用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就是在这个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中后续的调用过程中,会调用beanFactory对象的getBean()方法来获取Bean对象。本章,就一起分析从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中获取Bean对象的过程。
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过程的源码时序图如图4-1和4-2所示。
图4-1
图4-2
由图4-1和图4-2可以看出,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过程会涉及到BeanTest类、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类、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类、PostProcessorRegistrationDelegate类、AbstractBeanFactory类、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类和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类。具体的源码执行细节参见源码解析部分。
四、源码解析
源码时序图整清楚了,那就整源码解析呗!
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过程的源码执行流程,结合源码执行的时序图,会理解的更加深刻。
(1)运行案例程序启动类
案例程序启动类源码详见:spring-annotation-chapter-04工程下的io.binghe.spring.annotation.chapter04.BeanTest,运行BeanTest类的main()方法。
在BeanTest类的main()方法中调用了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类的构造方法,并传入了ComponentScanConfig类的Class对象来创建IOC容器。接下来,会进入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类的构造方法。
(2)解析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类的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Class<?>... componentClasses)构造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Class<?>... componentClasses)。
可以看到,在上述构造方法中,调用了refresh()方法来刷新IOC容器。
(3)解析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类的refresh()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refresh()。
refresh()方法是Spring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多重要的功能和特性都是通过refresh()方法进行注入的。可以看到,在refresh()方法中,调用了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
(4)解析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类的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
可以看到,在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类的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中调用了PostProcessorRegistrationDelegate类的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
(5)解析PostProcessorRegistrationDelegate类的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 List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PostProcessorRegistrationDelegate#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 List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
由于方法的源码比较长,这里,只关注当前最核心的逻辑,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在PostProcessorRegistrationDelegate类的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 List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方法中,有多处通过beanFactory对象的getBean()方法获取Bean对象的代码。
(6)解析AbstractBeanFactory类的getBean(String name, ClassrequiredType)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BeanFactory#getBean(String name, ClassrequiredType)。
可以看到,getBean()方法调用了doGetBean()方法。
(7)解析AbstractBeanFactory类的doGetBean(String name, ClassrequiredType, Object[] args, boolean typeCheckOnly)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BeanFactory#doGetBean(String name, @Nullable ClassrequiredType, @Nullable Object[] args, boolean typeCheckOnly)。
doGetBean()方法的源码比较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方法的大体流程如下所示。
- 先通过transformedBeanName()方法转换bean的名称,这里可能是FactoryBean的名称(&开头),需要转成不带&开头的名称,如果有别名,再获取别名。
- 从缓存中获取bean,这里的缓存分为一二三级缓存,也就是spring的三级缓存。
- 根据获取到的对象再去获取想要的Bean,因为这里获取到的对象可能是需要的Bean,也可能是FactoryBean(工厂Bean)。
- 如果缓存中没有,就去创建Bean对象。
- 查看有没有父类的BeanFactory,如果有,那么就使用父类去创建Bean对象。
- 获取要创建的Bean对象的@DependsOn注解上的名称,先去创建DependsOn的Bean,并且校验是否存在循环引用。
- 创建Bean,根据类型创建不同的Bean,比如singleton,prototype,request,session等。
- 如果需要转换类型,则进行类型转换。如果不需要转换类型,就不转换类型。
本章后续的源码解析部分,都是以doGetBean()方法作为基础进行解析的。
(8)解析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类的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可以看到,在getSingleton()方法中调用了另一个getSingleton()方法。
(9)解析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类的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boolean allowEarlyReference)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boolean allowEarlyReference)。
在Spring中,这个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boolean allowEarlyReference)方法是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中使用了Spring的三级缓存,在后续的文章中,还会对这个方法进行深度解析。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下Spring的三级缓存。
- singletonObjects:一级缓存,实例化的Bean都会存储在这个Map集合中。
- earlySingletonObjects:二级缓存,存放未完成的bean的缓存,如果有代理的话,存放的是代理对象。
- singletonFactories:三级缓存,存放的是一个ObjectFactory,数据通过getObject方法获得。
(10)解析AbstractBeanFactory类的getObjectForBeanInstance(Object beanInstance, String name, String beanName, RootBeanDefinition mbd)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BeanFactory#getObjectForBeanInstance(Object beanInstance, String name, String beanName, @Nullable RootBeanDefinition mbd)。
整个getObjectForBeanInstance()方法的源码还算是比较简单,大家多看几遍就能理解。这里,给大家说明下大体的流程。
- 首先判断name是不是FactoryBean的name,也就是&开头的name,如果beanInstance不是FactoryBean则抛异常。
- 如果name是FactoryBeanName,那么需要获取的就是FactoryBean,直接返回对象。
- 如果都没有返回,那么已经可以确定此时已经可以确定beanInstance是FactoryBean了,因为如果不是FactoryBean在(beanInstance instanceof FactoryBean)就已经返回了。
- 通过FactoryBean的getObject方法获取需要的Bean实例。
(11)解析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类的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y)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y)。
在上述getSingleton()方法中,传入了一个beanName和一个singletonFactory来创建单实例Bean对象,ObjectFactory类中封装了创建Bean的具体逻辑。在上述getSingleton()方法中,创建Bean对象之前调用了 beforeSingletonCreation()方法,在创建对象之后调用了afterSingletonCreation()方法。两个方法的源码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beforeSingletonCreation()方法和afterSingletonCreation()方法的执行逻辑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12)回到AbstractBeanFactory类的doGetBean(String name, ClassrequiredType, Object[] args, boolean typeCheckOnly)方法,这里重点看如下代码片段。
可以看到,调用了createBean()方法来创建Bean对象。
(13)解析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类的createBean(String beanName, RootBeanDefinition mbd, Object[] args)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createBean(String beanName, RootBeanDefinition mbd, @Nullable Object[] args)
在createBean()方法中,只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创建Bean对象,真正创建Bean对象是在doCreateBean()方法中完成的。
(14)解析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类的doCreateBean(String beanName, RootBeanDefinition mbd, Object[] args)方法
源码详见: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doCreateBean(String beanName, RootBeanDefinition mbd, @Nullable Object[] args)。
doCreateBean()方法的逻辑看上去还是挺复杂的。大体的流程如下所示。
- 调用createBeanInstance()方法创建bean。
- 调用属于applyMergedBeanDefinitionPostProcessors()方法。对Bean进行一些处理。
- 将bean加入到三级缓存中。
- 填充Bean需要注入的其他Bean对象。
- 调用初始化方法,先去调用@PostConstruct注解方法,然后调用InitializingBean的afterPropertiesSet,以及自定义的init-method方法。在Bean调用初始化方法之后,再去调用后置处理器接口检测是否需要生成Aop代理。
- 接着进行校验。这里稍微比较复杂一点。如果从二级缓存能取到,那就说明之前已经从三级缓存获取过。可能是因为循环依赖,也可能是因为别的地方调用了getBean方法。从三级缓存获取时有个getEarlyBeanReference()的方法,就是查看是否要生成代理的bean。如果已经生成代理的Bean,那么在调用初始化方法时,就不会在生成代理Bean了。这样满足exposedObject ==bean,直接只用代理返回。
- 如果exposedObject和bean不相等:这里的情况就是:如果是spring的@Async注解,在从二级缓存生成代理之后,再去调用初始化方法时,一样会生成代理。所以此时exposedObject不等于bean,再往下发现有循环调用,并且Bean还在创建时,就会抛出异常。
至此,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大体流程分析完毕。
五、总结
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大体流程分析完了,总结下吧?
本章,主要对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过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首先,通过一个测试案例来引出调试源码的过程,随后,结合源码执行的时序图详细分析了从IOC容器中获取Bean的过程源码。
六、思考
既然学完了,就开始思考几个问题吧?
- Spring为何会有循环依赖的问题?
- Spring如何解决循环依赖问题?
- Spring为何使用三级缓存解决循环依赖问题?使用二级缓存不行吗?为什么?
- Spring中为何把创建Bean对象设计的如此复杂?你觉得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呢?
- 从Spring的设计中,你学到了什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冰河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