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openGauss的故事】openGauss5.0企业版集群一主一备安装V1.0
一、基本环境
文档说明:
本方案只有主备数据同步,没有自动故障诊断、切换。
安装方式:利用 xml配置文件
管理工具:om方式
二、系统环境设置
类型 | 系统版本 | IP | 用户名/密码 | 备注 |
Primary | CentOS7.9 | 10.10.80.236 | root/xxxxx | |
Standby | CentOS7.9 | 10.10.80.237 | root/xxxxx | |
安装系统软件包:
检查是否已安装
修改操作系统参数
检查
使其生效
如果有提示不存在的直接注释掉,再执行
关闭透明大页和设置网卡mtu(网卡名词根据实际修改)
-- openGauss默认关闭使用transparent_hugepage服务,并将关闭命令写入操作系统启动文件
-- 查看是否关闭:
用户打开文件数和用户最大进程数
修改系统字符集
检查
安装python3
服务器需要用到Python-3.x命令,但CentOS 7.x 默认版本Python-2.7.x,需要切换到Python-3.x版本
设置yum使用python2.7否则无法通过yum install安装软件
测试一下yum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设置完成之后重启下系统,继续操作
重启主机系统
三、数据库安装
目录 | 对应名称 | 目录作用 |
/opt/software/openGauss | software | 数据库软件存放目录 |
/opt/openGauss/app | gaussdbAppPath | 数据库安装目录 |
/opt/openGauss/log | gaussdbLogPath | 日志目录 |
/opt/openGauss/dn | dataNode1 | 主备节点数据存放目录 |
/opt/openGauss/tmp | tmpMppdbPath | 临时文件目录 |
/opt/openGauss /om | gaussdbToolPath | 数据库工具目录 |
/opt/gaussdb /corefile | corePath | 数据库core文件目录 |
创建安装包存放目录(只在主节点上即可)
将安装包上传到此目录
解压安装包
创建数据库软件相关目录
(用户存储数据库数据、日志、工具、临时文件等) 两个节点
创建数据库软件相关目录
集群xml配置文件
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配置示例
主要分为两部分<CLUSTER>和<CEVICELIST>
部分参数解释
参数 | 参数值 | 作用 |
sn | 主机名 | 节点的唯一标识 用主机名即可 |
dataPortBase | 15400 | 数据库对外提供的访问端口 |
backIp1 | IP 地址 | 后台通讯地址 |
dataNode1 | 主节点数据目录,备节点主机名,备节点数据目录 | 数据存放目录, |
执行预检查
说明事项:
Normal 为正常项,Abnormal为必须处理项,Warning可以不处理。
根据报错 修改两个节点
比如
预先安装
预安装失败
再次执行
设置用户omm的密码为jingya@2016
正式安装
默认是UTF8 字符集 也可以手动指定—encoding= UTF8
四、设置备机可读
检查相关参数
日志级别hot_standby
默认就是
备库可读,默认已经开启
五、 验证数据同步
主上创建表
备库上进行查询
能够查询到数据
六、数据库状态检查
连接数据库
“cluster_state”显示“Normal”表示数据库可正常
更详细信息
C查询HA状态
七、总结
通过对openGauss数据库集群的部署,使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集群部署的方便性、灵活性,与其他数据库要配置大量的参数相比,openGaussGauss数据库通过定义xml文件来实现一键部署,能够更加快速实现业务对数据库的需求。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openGau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