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最近跟着公司的大佬开发了一款IM系统,就是聊天软件。我们有一部分业务逻辑是这样的
就是根据消息的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处理策略,每种消息的处理策略代码都很长,如果都放在这种if else代码块中,代码很难维护也很丑,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用了策略模式来处理这种情况。
策略模式还挺简单的,就是定义一个接口,然后有多个实现类,每种实现类封装了一种行为。然后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实现类。来看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
定义消息对象,当然真实的对象没有这么简单,省略了很多属性
定义一个消息处理接口
有2个消息处理实现类,分别处理不同的消息
处理文本消息
处理图片消息
文章写到这,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要需要如下一个Map, Map<消息类型,消息处理对象>,这样直接根据消息类型就能拿到消息处理对象,调用消息处理对象的方法即可。我们就是这样做的,但是我们不想手动维护这个Map对象,因为每次增加新的消息处理类,Map的初始化过程就得修改
我们使用了注解+ApplicationListener来保存这种映射关系
定义一个消息类型的枚举类
定义一个注解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前面的代码中,每种消息处理类上面都有一个@MsgTypeHandler注解,表明了这个处理类处理哪种类型的消息
用一个context对象保存了消息类型->消息处理对象的映射关系
最精彩的部分到了,看我们是如何初始化这个map的
在spring的启动过程中,通过解析注解,将消息类型->消息处理对象的映射关系保存到MessageServiceContext对象中
写一个测试类
可以看到文本消息被文本处理类所处理,通过策略模式避免了写大量的if else代码,也更容易维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Java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