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开发实战教程】ArkUI组件封装最佳实践

鸿蒙全栈开发
发布于 2024-6-18 16:56
浏览
0收藏

前言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各行各业复产复工,一年一度的春招也持续火热起来。最近,有招聘平台发布了《2024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一期)》。总体来说今年的就业市场还是人才饱和的状态,竞争会比较激烈。

但是,通过报告我们也能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信息,比如华为鸿蒙系统对应的人才市场就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场景。

不久前华为已经宣布全新HarmonyOS NEXT 鸿蒙星河版将在今年秋天正式和消费者见面,并已经面向开发者开放申请。鸿蒙星河版会有更智能、更极致的原生体验,也标志着鸿蒙迈向其发展的第二阶段。

因此,对于鸿蒙生态建设而言,2024年可谓至关重要,而生态建设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开发人才。与之对应的,今年春招市场上与鸿蒙相关岗位和人才旺盛的热度,一方面反应了鸿蒙生态的逐渐壮大,另一方面也让人们对鸿蒙下一阶段的发展更具信心。

随着鸿蒙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相应的岗位也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对于想要换赛道的程序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话说大家最近有想法转型鸿蒙开发吗?

背景与案例描述

在应用开发中,对一些频繁使用的业务UI组件常常会进行一层封装,提取到公共基础库中实现组件的复用,避免类似的逻辑重复编写,减少代码冗余,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业务模块间的耦合,可维护性与扩展性会更强,其他开发者在需要时,只需简单地调用或实现这些组件提供的接口,即可快速完成所需功能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团队的效率和代码质量。

在ArkUI中定义一个组件是很简单的,通过@Component装饰器、struct关键字修饰即可,如下:

@Component
export struct Toolbar {
    build(){
    
    }
}

下面写一个Toolbar组件为例,如何循序渐进封装一个UI组件,做到灵活定制,可复用性强的组件,效果图:
【鸿蒙开发实战教程】ArkUI组件封装最佳实践-鸿蒙开发者社区

Toolbar组件中有四个元素,分别是返回、标题、分享、更多,其中标题是Text组件,其他元素是Image组件实现,是可点击的。

静态注册属性-封装UI组件

首先定义对外的成员属性,用@Prop装饰器声明用于接收父组件的参数。

@Component
export struct Toolbar {
  // 注释1                
  @Prop title: string | ResourceStr
  @Prop titleColor: ResourceStr | Color
  @Prop titleSize: ResourceStr | number
  // 注释2
  onBack: Function = () => {
  }
  onMore?: () => void
  onShare?:() => void
 } 

●注释1:对外的公开属性,接收来自父组件的参数
●注释2:点击事件的回调方法,让定制业务逻辑交给使用者去实现。

然后在build()方法中实现UI布局,如下:

  build() {
    Row() {
      Image($r('app.media.ic_toolbar_back'))
        // 注释1
        .imageStyle()
        .onClick(() => {
          this.onBack()
        })
      
      Text(this.title)
        .textAlign(TextAlign.Start)
        .layoutWeight(1)
        .fontColor(this.titleColor)
        .padding({ left: '10vp', right: '10vp' })
        .fontSize(this.titleSize)

      Image($r('app.media.ic_toolbar_share'))
        // 注释1
        .imageStyle()
        .onClick(()=>{
          if (this.onShare) this.onShare()
        })

      Image($r('app.media.ic_toolbar_more'))
        // 注释1
        .imageStyle()
        .margin({ left: '12vp' })
        .onClick(()=>{
          if (this.onMore) this.onMore()
        })

    }
    .backgroundColor(Color.Pink)
    .padding({ left: '10vp', right: '15vp' })
    .height('50vp')
    .width('100%')
  }

注释1处是Image组件的公共样式,通过@Extend装饰器进行了抽离成函数,其函数必须定义在文件顶层作用域中,不能在类中定义。

@Extend(Image)
function imageStyle(){
  .size({ height: '100%', width: '25vp' })
  .objectFit(ImageFit.Auto)
}

上面就完成了Toolbar组件常规封装了,导入使用传入参数。

 Toolbar({
        title: '标题',
        titleSize: '25vp',
        titleColor: Color.Black,
        onBack: () => {
          router.back()
        }
      })

你会发现上面的封装有什么缺陷吗,如果封装组件需要支持样式的动态化时,此时就要在封装组件中新增对应的成员属性,比如在Toolbar组件中,需要修改标题对齐方式、字体粗细等等 ,就需要定义这些特定的属性。如果封装组件是一个组合式组件(由多个组件组合实现),每个类型组件都有自己特有属性,这样整合起来是不是要新增很多成员属性来接收外部的参数呢。

以Text组件的属性为例,如果定义这么多成员属性来接收外部的参数,是一个地狱性的设计。

【鸿蒙开发实战教程】ArkUI组件封装最佳实践-鸿蒙开发者社区

这种静态注册属性的方式显然是不太合理的,在处理属性动态化有点力不从心,其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差,如果你是封装一个对外开源UI组件,开发者的需求是多样性的,是很难满足个性化需求的。

对此有没更佳的解决方案呢,当然有,系统为每个组件提供一个attributeModifier属性方法,正好可以解决此类的问题。

动态注册属性-封装UI组件

通过AttributeModifier来动态注册属性的方式来封装UI组件,解决静态注册属性的问题,改方式可以将属性从组件分离解耦出来,由外部使用者按需设置。
先初步了解下AttributeModifier接口的属性方法。
【鸿蒙开发实战教程】ArkUI组件封装最佳实践-鸿蒙开发者社区![image.png](https://dl-harmonyos.51cto.com/images/202406/96c911e703191045b5444008992f97ad32cc76.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506,h_165

●applyNormalAttribute:定义组件正常状态的属性值
●applyPressedAttribute:定义组件按下的属性,比如点击事件
●applyFocusedAttribute:定义焦点相关的属性
●applyDisabledAttribute:定义组件禁用属性
●applySelectedAttribute:定义选择属性

接下来通过AttributeModifier来改造Toolbar封装组。
1、在封装组件中定义对应的Modifier属性。

export struct Toolbar2 {
  @Prop title: StringOrNull
  // 注释1
  @Prop titleModifier: AttributeModifierOrNull<TextAttribute>
  @Prop backModifier: AttributeModifierOrNull<ImageAttribute>
  @Prop shareModifier: AttributeModifierOrNull<ImageAttribute>
  @Prop moreModifier: AttributeModifierOrNull<ImageAttribute>

注释1处从上到下分别是标题、返回、分享、更多按钮的AttributeModifier成员属性,接收外部传入的AttributeModifier类实例。其中AttributeModifierOrNull是自定义的别名联合类型。

export type  AttributeModifierOrNull<T> = AttributeModifier<T> | null

2、接着自定义实现类来实现AttributeModifier接口,在实现类可以定义set方法来实现链式调用方式设置属性。这样我们定义一个BaseModifier基础类来实现AttributeModifier接口,主要是为了后期扩展。

class BaseModifier <T> implements AttributeModifier<T> {
  applyNormalAttribute(instance: T): void {
  }
}

然后在封装组件Toolbar中的aboutToAppear()方法中初始化默认值。

如果不初始化默认值,如果外部没有传入对应的Modifier实例就会抛出异常闪退。

  aboutToAppear(): void {
    if (!this.titleModifier) {
      this.titleModifier = new BaseModifier<TextAttribute>()
    }
    if (!this.backModifier) {
      this.backModifier = new BaseModifier<ImageAttribute>()
    }
    if (!this.shareModifier) {
      this.shareModifier = new BaseModifier<ImageAttribute>()
    }
    if (!this.moreModifier) {
      this.moreModifier = new BaseModifier<ImageAttribute>()
    }

  }

最后将成员变量Modifier属性关联到对应的组件中,如下:

 Image($r('app.media.ic_toolbar_back'))
        .imageStyle()
        // 注释1
        .attributeModifier(this.backModifier)

      Text(this.title)
        .textAlign(TextAlign.Start)
        .layoutWeight(1)
        .padding({ left: '10vp', right: '10vp' })
        // 注释1
        .attributeModifier(this.titleModifier)

      Image($r('app.media.ic_toolbar_share'))
        .attributeModifier(this.shareModifier)
        .imageStyle()

      Image($r('app.media.ic_toolbar_more'))
        .imageStyle()
        .margin({ left: '12vp' })
        // 注释1
        .attributeModifier(this.moreModifier)

注释1处便是Modifier属性的设置,建议将设置关联attributeModifie()方法放在组件的最后调用链处,这样外部设置可以覆盖掉组件内的属性值。
3、外部使用者自定义类实现AttributeModifier接口,或者继承BaseModifier基础类。

class TitleModifier implements AttributeModifier<TextAttribute> {
  private _fontWeight?: FontWeight
  private _textAlign?: TextAlign

  public setFontWeight(value: FontWeight): TitleModifier {
    this._fontWeight = value
    return this
  }

  public setTextAlign(value: TextAlign): TitleModifier {
    this._textAlign = value
    return this
  }

  applyNormalAttribute(instance: TextAttribute): void {
    // 设置属性
    instance.fontColor(Color.Blue)
    instance.fontSize('25vp')
    instance.textAlign(TextAlign.Center)
    instance.fontWeight(FontWeight.Bold)
  }
}

class BackModifier extends  BaseModifier<ImageAttribute> {
  private static instance: BackModifier
  public static getInstance(): BackModifier {
    if (BackModifier.instance) {
      return BackModifier.instance
    } else {
      return new BackModifier()
    }
  }
  
  applyPressedAttribute(instance: ImageAttribute): void {
  // 点击返回
    router.back()
  }
}

最后是外部使用TitleModifier和BackModifier,效果图:
【鸿蒙开发实战教程】ArkUI组件封装最佳实践-鸿蒙开发者社区

 Toolbar2({
        title: '标题',
        backModifier: BackModifier.getInstance(),
        titleModifier: new TitleModifier()
      })

其中BackModifier是一个单例模式,如果多处调用可以避免创建多个实例带来的性能损耗,在组件数量少可能很难体现这价值,如果是在长列表场景中可能会体现出来。

总结

静态注册属性封装UI组件的特点:使用简单,由于要手动定义属性,导致在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简单的UI组件,静态注册可能是可行的封装方式,易用易理解,但是比较复杂的组合式ui组件,尤其是那些对动态设置要求较高的场景时,静态注册就显得不那么适用了,需要定义众多的成员属性,无法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按需注册属性。

动态注册属性封装UI组件的特点:是通过组件的AttributeModifier来实现的,相较于静态注册方式,尽管操作更为复杂,但可以弥补静态注册的缺陷。这种方法可以按需设置属性,从而体现出极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充分体现了封装的精髓,同时也遵循了单一职责设计原则,功能清晰划分明了。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华为鸿蒙不再兼容安卓,对中年程序员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随着鸿蒙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未来鸿蒙职位肯定会迎来一个大的爆发,只有积极应对变化,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们才能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鸿蒙开发实战教程】ArkUI组件封装最佳实践-鸿蒙开发者社区

1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