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建筑圈,扎根鸿蒙生态:一位跨界开发者的项目攻坚与职业蜕变 原创

HarmonyOS开发者社区
发布于 2025-10-29 10:14
浏览
0收藏

在技术的浪潮里,真正的开拓者总能在风向初起时便感知未来。

徐庆,一位从建筑系跨入到代码世界的开发者,正是这样的先行者。当许多人还在观望时,他便察觉到万物互联的风口,并将个人职业的新航向,坚定地指向了“鸿蒙”这片广阔的海域。

从建筑生到技术专家,从安卓老兵到鸿蒙先锋,他的转型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场关于热爱、远见与成长的漫长奔赴。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看这位“跨界者”如何与鸿蒙结缘,并一步步从普通开发者成长为鸿蒙生态建设者。

跳出建筑圈,扎根鸿蒙生态:一位跨界开发者的项目攻坚与职业蜕变-鸿蒙开发者社区

跨界出击:一位建筑生与鸿蒙结缘

很难想象建筑学和编程会产生怎样的关系,也很难想象一位建筑生如何跨界成为一名技术专家。这些问题似乎都能在徐庆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建筑学,但我对图纸没有任何兴趣,”徐庆坦诚的分享着,“后来在亲戚的影响下,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14年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徐庆画了一年的图纸。这一年时间也让他清晰地认识到,眼前的这份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徐庆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建筑行业,从零开始学编程。"

2015年伊始,徐庆辞职回到老家开始埋头苦学编程知识。"那段时间很煎熬,但也很充实。每天对着电脑敲代码,从最基础的语法学起,一步步积累开发经验,"徐庆如是说。

2016年,凭借自学积累的能力,徐庆成功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正式开启程序员的职业生涯,主攻安卓开发,一做就是4年的时间。

而徐庆与华为鸿蒙的结缘要从2020年说起。这一年,徐庆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他跳槽到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鸿蒙开发。"最开始只是研究官方文档、写技术博客。直到华为鸿蒙宣布不再兼容安卓/iOS后,我才真正投入到项目开发中,"在分享与鸿蒙结缘时,徐庆显得异常兴奋。

被问及原因时,他发自内心的说道:“首先是技术层面的吸引,当时我就意识到了万物互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恰好华为鸿蒙发布了分布式的架构;其次是职业发展考量,那时我已经27岁了,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其实当时鸿蒙还不是很成熟,但毕竟它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我非常看好它的发展前景,"对于偏爱技术研究的徐庆来说,这无疑是个利好的选择。

实战攻坚: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2020年到新公司履新后,公司业务开始调整。为了抢占鸿蒙市场,公司决定开发"秦皇汉武"游戏的鸿蒙版本。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全公司唯一一位懂鸿蒙开发的徐庆肩上。

"公司很早就想布局鸿蒙市场,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开发人员。"徐庆回忆道,"当时团队只有我一个人懂鸿蒙开发,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最大的挑战是:鸿蒙不再兼容安卓,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开发SDK。"

在接下来的开发中,徐庆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复杂,涉及测试、上架、打包发布等问题,但他认为最大的难关出现在接入内购和授权登录两个核心模块上。其中,接入内购环节,经常遇到各种支付问题,诸如漏单、补单、支付不到账等;授权登录则需要解决授权后,怎么和服务器校验,校验后如何让用户登录操作等问题。

"这些是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功能,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徐庆说,"有时候用户支付到一半退出,就会出现漏单的情况;还有授权登录后的服务器校验,也都需要精细处理。"

面对这些棘手问题,徐庆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我自己深入研究官方文档,在技术社区里和同行交流经验;另一方面,华为官方给予了大力支持,专门建立了微信对接群,问题反馈很及时,通常当天就能得到回复。"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徐庆用了不到两周时间就完成了所有SDK的开发,整个项目从立项到上架也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目前下载量已达上万+,虽然比不上行业巨头,但我们成功覆盖了华为的高端用户群体,为公司抢占鸿蒙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庆骄傲地说道。

除了公司的商业项目,徐庆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个人项目开发,水印相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这个项目里,我主要担任技术顾问的角色。"徐庆向51CTO介绍,"这个团队只有一个人,他以前做iOS开发,对鸿蒙不太熟悉,我负责帮他解决各种技术难题。"

从UI自适应、路由跳转到打包签名、特殊权限申请,徐庆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有时候直接给他提供代码片段,有时候帮他梳理实现思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请教官方技术人员,每次他们的反馈都非常及时。"

目前,这款水印相机APP已经完成70%的开发工作,正在做上架前的最后准备。"徐庆充满期待地说。

生态破圈:从“码代码”到“布道者”

从2020年至今,徐庆见证了鸿蒙生态的每个高光时刻。同时,历经多个项目的打磨,不仅让徐庆在技术层面愈发精进,更让他从最初独自攻坚的项目开发者,成长为鸿蒙生态"布道者"。

如今,徐庆对鸿蒙生态的优势有了独到而深刻的体会。他表示:首先,文档全部是中文的,易上手,降低了学习门槛;其次,鸿蒙开发采用的ArkTS语言,融合了Java的优点,特别是声明式的开发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再者,华为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比如,当我们需要调用相机、相册或者使用蓝牙功能时,遇到问题反馈后通常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方案。"

然而,最让徐庆感慨的是华为鸿蒙让他有了质的变化,对于他来说,这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能提升。

“加入鸿蒙生态后,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技术沙龙,开发者大会等活动,结识了很多知名开发者与官方专家,此外还让我成功跳出了 “纯编码” 圈子,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徐庆的言语中充满着感激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徐庆毫无吝啬地分享自己的所知所学,他经常在B站上分享视频教程,在博客上分享技术文章,还在深圳带教了3个培训班。“最让我骄傲的是,有个学员学完后不仅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后来也成为了讲师,拿到了官方的各种激励。这种技术传承的感觉,比完成任何一个项目都有成就感。”说到这时,徐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当然,正如徐庆所言,最初是因为职业发展进入鸿蒙生态,如今,鸿蒙开发无疑成为了他的核心竞争力。

"官方会有各种激励计划,培训授课也有收入,再加上项目实践的收益,这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徐庆分析道,"更重要的是根据项目需求,我现在可以在安卓和鸿蒙开发之间灵活切换,职业道路越走越宽了。"徐庆总结道。

成长心法:给鸿蒙开发新手的进阶攻略

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鸿蒙生态的繁荣需要更多开发者的力量。

基于多年的实战经验,徐庆为鸿蒙新手开发者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成长心法"。他强调,"AI确实能提高效率,前提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我见过太多人因为过度依赖AI,导致代码写得乱七八糟,最后要花更多时间去修复。"

同时,他还建议初学者要脚踏实地:"官方提供的文档和教程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先要把这些基础内容吃透,比到处找捷径要靠谱得多。"

对此,徐庆还分享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不要贪大,前期可以多做一些小的功能模块,比如,今天做拍照功能,明天做瀑布流界面,后天完成文件下载。每个小功能都可以写成技术博客分享出来,这样既能保持学习动力,又能通过分享获得反馈。"

"最重要的是要主动融入鸿蒙生态。"徐庆说,"多参加官方组织的活动,比如技术沙龙、创新赛,这样不仅能解决开发难题,还能发现新的机会。"

展望鸿蒙生态的未来,徐庆充满信心:"当前鸿蒙生态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对开发者的需求持续增长。对于传统移动开发者,这是转型机遇,也是新人入局的绝佳时机。"

他最后倡议道,"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舞台上,每个开发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与鸿蒙生态共同成长,共创万物互联的美好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类
标签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