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鸿蒙系统中的init组件
简介
init组件负责处理从内核加载第一个用户态进程开始,到第一个应用程序启动之间的系统服务进程启动过程。启动恢复子系统除负责加载各系统关键进程之外,还需在启动的同时设置其对应权限,并在子进程启动后对指定进程实行保活(若进程意外退出要重新启动),对于特殊进程意外退出时,启动恢复子系统还要执行系统复位操作。
目录
base/startup/init_lite/ # init组件
├── LICENSE
└── services
├── include # init组件头文件目录
├── src # init组件源文件目录
└── test # init组件测试用例源文件目录
└── unittest
vendor
└──huawei
└──camera
└──init_configs # init配置文件目录(json格式,镜像烧写后部署于/etc/init.cfg)
约束
目前支持小型系统设备(参考内存≥1MB),如Hi3516DV300、Hi3518EV300。
使用说明
init将系统启动分为三个阶段:
“pre-init”阶段:启动系统服务之前需要先执行的操作,例如挂载文件系统、创建文件夹、修改权限等
“init”阶段:系统服务启动阶段
“post-init”阶段:系统服务启动完后还需要执行的操作
上述每个阶段在配置文件init.cfg中都用一个job表示,每个job都对应一个命令集合,init通过依次执行每个job中的命令来完成系统初始化。job执行顺序:先执行“pre-init”,再执行“init”,最后执行“post-init”,所有job都集中放在init.cfg的jobs数组中。
除上述jobs数组之外,init.cfg中还有一个services数组,用于存放所有需要由init进程启动的系统关键服务的服务名、可执行文件路径、权限和其他属性信息。
配置文件init.cfg位于代码仓库/vendor/hisilicon/hispark_aries/init_configs/目录,部署在/etc/下,采用json格式,文件大小目前限制在100KB以内。
配置文件格式和内容说明如下所示:
{
"jobs" : [{
"name" : "pre-init",
"cmds" : [
"mkdir /testdir",
"chmod 0700 /testdir",
"chown 99 99 /testdir",
"mkdir /testdir2",
"mount vfat /dev/mmcblk0p0 /testdir2 noexec nosuid"
]
}, {
"name" : "init",
"cmds" : [
"start service1",
"start service2"
]
}, {
"name" : "post-init",
"cmds" : []
}
],
"services" : [{
"name" : "service1",
"path" : "/bin/process1",
"uid" : 1,
"gid" : 1,
"once" : 0,
"importance" : 1,
"caps" : [0, 1, 2, 5]
}, {
"name" : "service2",
"path" : "/bin/process2",
"uid" : 2,
"gid" : 2,
"once" : 1,
"importance" : 0,
"caps" : []
}
]
}
表 1 执行job介绍
单个job最多支持30条命令(当前仅支持start/mkdir/chmod/chown/mount/loadcfg),命令名称和后面的参数(参数长度≤128字节)之间有且只能有一个空格。
表 2 命令集说明
表 3 service字段说明
相关仓
启动恢复子系统
startup_syspara_lite
startup_appspawn_lite
startup_bootstrap_lite
startup_init_l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