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系統的一点体会
梁松涛
发布于 2022-1-13 11:47
浏览
1收藏
最近看了一些鸿蒙方面的饿资料,对鸿蒙系统或者桌-m的系统,整理的理解:
1、鸿蒙系统从项目管理角度是一个比较庞大的项目体系。从hpm、hp等工具,同时系统采用组件方式,相对于早期的liteos而言,庞大了很多。这样的庞大的项目针对arm-m的用户而言,太繁杂了。不容易开发,现在流行的arm工具而言,程序的体系架构太大,需要的工具和环境太复杂。不容易开展工作。通常的嵌入式开发人员只需要基本的函数库以及硬件资源知识就可以开发了,不存在大量的接口。以昨天调试的I2C接口为例子,传统的嵌入式开,只要对寄存器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而鸿蒙对系统进行了分层,这样造成嵌入式开发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的接口。(吐槽一点,通常嵌入式开发的datasheet和用户手册都是有的,3861的datasheet和用户手册相对比较难找)。
2、鸿蒙系统针对手机部分,通常针对手机部分。处理器厂商(高通、MTK)等已经将基本的环境调试好了,用户只需要开发应用就可以了。而目前的开发人员需要移植和开发应用,而这些需要不同的知识体系。上层应用是用的js,下层是用的嵌入式,需要很深的技术功底和技术通透力来做这些。
3、鸿蒙的文档相对较少,另外示例也相对较少。主要应该提供api的开发文档、针对不同应用的示例文档。
吐槽鸿蒙很多不好的一面,但也需要面对鸿蒙好的一面。能够打通异构环境下的计算,实现应用协同,同时鸿蒙系统是一个面向大系统的布局的产品。学习鸿蒙,更多的了解构造大型产品的能力。
同时,鸿蒙的软总线机制,应该未来有很大的空间。
鸿蒙很难,但作难的事情,收获总是最大的,鸿蒙现在缺少的是生态。
分类
标签
赞
4
收藏 1
回复
相关推荐
我感觉目前做嵌入式开发的话,应该调接口慢慢会成主流吧,看datesheet写寄存器效率太低了,对人才的培养不方便,还有一个,以前芯片少,而且产品使用的芯片相对固定,用寄存器方式调通了几乎不会大改,但是如今这个环境,芯片动不动就买不到,然后产品的功能,形态,用途也五花八门,如果还用传统的寄存器式开发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吧.
生态确实很难!!!
“能够打通异构环境下的计算,实现应用协同,同时鸿蒙系统是一个面向大系统的布局的产品。学习鸿蒙,更多的了解构造大型产品的能力。” 666,楼主的总结和观点都蛮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