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实现分布式锁
在之前并发系列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JVM中的锁。但是无论是synchronized还是Lock,都运行在线程级别上,必须运行在同一个JVM中。如果竞争资源的进程不在同一个JVM中时,这样线程锁就无法起到作用,必须使用分布式锁来控制多个进程对资源的访问。
分布式锁的实现一般有三种方式,使用MySql数据库行锁,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以及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锁。本文中我们重点看一下Redis如何实现分布式锁。
首先,看一下用于实现分布式锁的两个Redis基础命令:
这里的setnx,是"set if Not eXists"的缩写,表示当指定的key值不存在时,为key设定值为value。如果key存在,则设定失败。
setex命令为指定的key设置值及其过期时间(以秒为单位)。如果key已经存在,setex命令将会替换旧的值。
基于这两个指令,我们能够实现:
- 使用setnx 命令,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取到锁
- 使用setex 命令,保证锁会超期释放,从而不因一个线程长期占有一个锁而导致死锁。
这里将两个命令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只使用setnx 命令,使用完成后使用delete命令删除锁进行释放,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获取分布式锁的线程在运行中挂掉了,那么锁将不被释放。如果使用setex 设置了过期时间,即使线程挂掉,也可以自动进行锁的释放。
手写Redis分布式锁
接下来,我们基于Redis+Spring手写实现一个分布式锁。首先配置Jedis连接池:
实现RedisLock分布式锁:
简单对上面代码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做一解释:
- 加锁过程中,使用SetParams 同时设置nx和ex的值,保证原子操作
- 通过ThreadLocal保存key对应的value,通过value来判断锁是否当前线程自己加的,避免线程错乱解锁
- 释放锁的过程中,使用lua脚本进行删除,保证Redis在执行此脚本时不执行其他操作,从而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但是,这段手写的代码可能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能保证业务逻辑一定能被执行完成,因为设置了锁的过期时间可能导致过期。
Redisson
基于上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Redisson分布式可重入锁。Redisson内部提供了一个监控锁的看门狗,它的作用是在Redisson实例被关闭前,不断的延长锁的有效期。
引入依赖:
配置RedissonClient:
下面对常用方法进行测试。方法1:
测试接口:
进行测试,同时发送两个请求,redisson锁生效:
方法2:
Redisson可以给lock()方法提供leaseTime参数来指定加锁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后锁可以自动释放。测试接口:
运行结果:
可以看出,在第一个线程还没有执行完成时,就释放了redisson锁,第二个线程进入后,两个线程可以同时执行被锁住的代码逻辑。这样可以实现无需调用unlock方法手动解锁。
方法3:
tryLock方法会尝试加锁,最多等待waitTime秒,上锁以后过leaseTime秒自动解锁;如果没有等待时间,锁不住直接返回false。
运行结果:
可见在第一个线程获得锁后,第二个线程超过等待时间仍未获得锁,返回false放弃获得锁的过程。
除了以上单机Redisson锁以外,还支持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哨兵模式和集群模式,只需要改变Config的配置即可。以集群模式为例:
RedLock红锁
下面介绍一下Redisson红锁RedissonRedLock,该对象也可以用来将多个RLock对象关联为一个红锁,每个RLock对象实例可以来自于不同的Redisson实例。
RedissonRedLock针对的多个Redis节点,这多个节点可以是集群,也可以不是集群。当我们使用RedissonRedLock时,只要在大部分节点上加锁成功就算成功。看一下使用:
相对于单Redis节点来说,RedissonRedLock的优点在于防止了单节点故障造成整个服务停止运行的情况;并且在多节点中锁的设计,及多节点同时崩溃等各种意外情况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使用RedissonRedLock,性能方面会比单节点Redis分布式锁差一些,但可用性比普通锁高很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码农参上」
两个线程都能执行被锁方法了,相当于锁了个屁?因为加锁主要目的是"只让一个行程执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