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呆了,竟然可以用这种方式秒建Redis集群?
前面我们讲了《Redis 性能优化的 13 条军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使用 Redis 的集群功能,那么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用 1s 钟的时间来创建一个 Redis 集群。
Redis Cluster 是 Redis 3.0 版本推出的 Redis 集群方案,它将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区上,以此来降低系统对单主节点的依赖,并且可以大大的提高 Redis 服务的读写性能。
Redis 将所有的数据分为 16384 个 slots(槽),每个节点负责其中的一部分槽位,当有 Redis 客户端连接集群时,会得到一份集群的槽位配置信息,这样它就可以直接把请求命令发送给对应的节点进行处理。
Redis Cluster 是无代理模式去中心化的运行模式,客户端发送的绝大数命令会直接交给相关节点执行,这样大部分情况请求命令无需转发,或仅转发一次的情况下就能完成请求与响应,所以集群单个节点的性能与单机 Redis 服务器的性能是非常接近的,因此在理论情况下,当水平扩展一倍的主节点就相当于请求处理的性能也提高了一倍,所以 Redis Cluster 的性能是非常高的。
Redis Cluster 架构图如下所示:
秒建 Redis 集群
Redis Cluster 的搭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使用 Redis 源码中提供的 create-cluster 工具快速的搭建 Redis 集群环境,另一种是配置文件的方式手动创建 Redis 集群环境。
1.快速搭建 Redis Cluster
create-cluster 工具在 utils/create-cluster 目录下,如下图所示:使用命令 ./create-cluster start 就可以急速创建一个 Redis 集群,执行如下:
接下来我们需要把以上创建的 6 个节点节点通过 create 命令组成一个集群,执行如下:
在执行的过程中会询问你是否通过把 30001、30002、30003 作为为主节点,把 30004、30005、30006 作为它们的从节点,输入 yes 后会执行完成。
我们可以先使用 redis-cli 连接到集群,命令如下:
在使用 nodes 命令来查看集群的节点信息,命令如下:
可以看出 30001、30002、30003 都为主节点,30001 对应的槽位是 0-5460,30002 对应的槽位是 5461-10922,30003 对应的槽位是 10923-16383,总共有槽位 16384 个 (0 ~ 16383)。
create-cluster 搭建的方式虽然速度很快,但是该方式搭建的集群主从节点数量固定以及槽位分配模式固定,并且安装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所以只能用于测试环境。
我们测试完成之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关闭并清理集群:
2.手动搭建 Redis Cluster
由于 create-cluster 本身的限制,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我们需要使用手动添加配置的方式搭建 Redis 集群,为此我们先要把 Redis 安装包复制到 node1 到 node6 文件中,因为我们要安装 6 个节点,3 主 3 从,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进行配置并启动 Redis 集群。
① 设置配置文件
我们需要修改每个节点内的 redis.conf 文件,设置 cluster-enabled yes 表示开启集群模式,并且修改各自的端口,我们继续使用 30001 到 30006,通过 port 3000X 设置。
② 启动各个节点
redis.conf 配置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启动所有的节点了,命令如下:
③ 创建集群并分配槽位
之前我们已经启动了 6 个节点,但这些节点都在各自的集群之内并未互联互通,因此接下来我们需要把这些节点串连成一个集群,并为它们指定对应的槽位,执行命令如下:
其中 create 后面跟多个节点,表示把这些节点作为整个集群的节点,而 cluster-replicas 表示给集群中的主节点指定从节点的数量,1 表示为每个主节点设置一个从节点。
在执行了 create 命令之后,系统会为我们指定节点的角色和槽位分配计划,如下所示: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Redis 打算把 30001、30002、30003 设置主节点,并为他们分配的槽位,30001 对应的槽位是 0-5460,30002 对应的槽位是 5461-10922,30003 对应的槽位是 10923-16383,并且把 30005 设置为 30001 的从节点、30006 设置为 30002 的从节点、30004 设置为 30003 的从节点,我们只需要输入 yes 即可确认并执行分配,如下所示:
显示 OK 表示整个集群就已经成功启动了。
接下来,我们使用 redis-cli 连接并测试一下集群的运行状态,代码如下:
相关字段的说明已经标识在上述的代码中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动态增删节点
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对已经在运行的集群进行动态的添加或删除节点,那我们就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1.增加主节点
添加方式一:cluster meet
使用 cluster meet ip:port 命令就可以把一个节点加入到集群中,执行命令如下:
可以看出端口为 30007 的节点并加入到集群中,并设置成了主节点。
添加方式二:add-node
使用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添加节点ip:port 集群某节点ip:port 也可以把一个节点添加到集群中,执行命令如下: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30008 节点也被设置成了主节点。
2.添加从节点
使用 cluster replicate nodeId 命令就可以把当前节点设置为目标节点的从节点,执行命令如下:
可以看出 30008 已经变为 30007 的从节点了。
3.删除节点
使用 cluster forget nodeId 命令就可以把一个节点从集群中移除。此命令和 meet 命令不同的时,删除节点需要是使用节点的 Id 进行删除,可以通过 cluster nodes 命令查看所有节点的 Id 信息,其中每一行的最前面的 40 位字母和数组的组合就是该节点的 Id,如下图所示:执行命令如下:
此时我们使用 cluster nodes 命令查看集群的所有节点信息:
可以看出之前的端口为 30007 的节点已经被我们成功的移除了。
小结
本文讲了 Redis 集群的两种搭建方式:create-cluster start 和 cluster create,前一种方式虽然速度比较快,但它只能创建数量固定的主从节点,并且所有节点都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因此只能用于测试环境。我们还讲了 Redis 集群动态添加主、从节点和删除任意节点的功能。
希望本文对你有帮助,动手实践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