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傻瓜MySQL查询缓存都不知道...
作者 | 敖丙
来源 | 敖丙(ID:JavaAudition)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Aobingcool)
我们知道,缓存的设计思想在RDBMS数据库中无处不在,就拿号称2500w行代码,bug堆积如山的Oracle数据库来说,SQL的执行计划可以缓存在library cache中避免再次执行相同SQL发生硬解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生成执行计划),SQL执行结果缓存在RESULT CACHE内存组件中,有效的将物理IO转化成逻辑IO,提高SQL执行效率。
MySQL的QueryCache跟Oracle类似,缓存的是SQL语句文本以及对应的结果集,看起来是一个很棒的Idea,那为什么从MySQL 4.0推出之后,5.6中默认禁用,5.7中被deprecated(废弃)以及8.0版本被Removed,今天就聊聊MySQL QueryCache的前世今生。
QueryCache介绍
MySQL查询缓(QC:QueryCache)在MySQL 4.0.1中引入,查询缓存存储SELECT语句的文本以及发送给客户机的结果集,如果再次执行相同的SQL,Server端将从查询缓存中检索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而不是再次解析执行SQL,查询缓存在session之间共享,因此,一个客户端生成的缓存结果集,可以响应另一个客户端执行同样的SQL。回到开头的问题,如何判断SQL是否共享?
通过SQL文本是否完全一致来判断,包括大小写,空格等所有字符完全一模一样才可以共享,共享好处是可以避免硬解析,直接从QC获取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下面的两个SQL是不共享滴,因为一个是from,另一个是From。
下面是Oracle数据库通过SQL_TEXT生成sql_id的算法,如果sql_id不一样说明就不是同一个SQL,就不共享,就会发生硬解析。
大家可以发现SQL 1和SQL 2通过代码生成的sql_id值是不一样,所以不共享。
如果让你比较两个Java代码文件的内容的有何差异,只需要将这段代码理解透了,就可以改造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
QueryCache配置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说明
默认大小是4KB,如果有很多查询结果很小,那么默认数据块大小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由于内存不足,碎片可能会强制查询缓存从缓存中删除查询。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query_cache_min_res_unit的值,由于修剪而删除的空闲块和查询的数量由Qcache_free_blocks和Qcache_lowmem_prunes状态变量的值给出,如果大量的查询有较大的结果集,可以增大该参数的值来提高性能。
通常开启QueryCache方式
QueryCache使用
先搞点测试数据,分别对禁用和开启QueryCache下的场景进行测试。
--创建一个用户表users,并且插入100w数据。
禁用queryCache场景
在不使用QueryCache的时候,每次执行相同的查询语句,都要发生一次硬解析,消耗大量的资源。
重复执行下面查询,观察执行时间。
可以看到,多次执行同样的SQL查询语句,执行时间都是0.89s左右,几乎没有差别,同时时间主要消耗在Creating sort index阶段。
开启queryCache场景
开启查询缓存时,查询语句第一次被执行时会将SQL文本及查询结果缓存在QC中,下一次执行同样的SQL执行从QC中获取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即可。
可以看到,第一次执行QueryCache里没有缓存SQL文本及数据,执行时间0.89s,由于开启了QC,SQL文本及执行结果被缓存在QC中,第二次执行执行同样的SQL查询语句,直接命中QC且返回数据,不需要发生硬解析,所以执行时间降低为0s,从profile里看到sending cached result to client直接发送QC中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查询缓存命中率
查询缓存相关的status变量
查询缓存命中率及平均大小
更新操作对QC影响
举个例子,支付系统的里转账逻辑,先要锁定账户再修改余额,主要步骤如下:对于这种情况来说,QC是不太适合的,因为第一次执行查询SQL未命中,返回结果给客户端,添加SQL文本及结果集到QC之后,下一次执行同样的SQL直接从QC返回结果,不需要硬解析操作,但是每次Update都是先更新数据,然后锁定QC然后更新缓存结果,会导致之前的缓存结果失效,再次执行相的查询SQL还是未命中,有得重新添加到QC,这样频繁的锁定QC->检查QC->添加QC->更新QC非常消耗资源,降低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
为何放弃QueryCache
一般业务场景
从业务系统的操作类型,可以分为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和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系统),对于政企业务,也可以分为BOSS(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业务操作支撑系统,简称业支)和BASS(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 System-业务分析支撑系统,简称经分),来总结下这两类系统的特点。适合QueryCache的场景
首先,查询缓存QC的大小只有几MB,不适合将缓存设置得太大,由于在更新过程中需要线程锁定QueryCache,因此对于非常大的缓存,可能会看到锁争用问题。那么,哪些情况有助于从查询缓存中获益呢?以下是理想条件:
- 相同的查询是由相同或多个客户机重复发出的。
- 被访问的底层数据本质上是静态或半静态的。
- 查询有可能是资源密集型和/或构建简短但计算复杂的结果集,同时结果集比较小。
- 并发性和查询QPS都不高。
这4种情况只是理想情况下,实际的业务系统都是有CRUD操作的,数据更新比较频繁,查询接口的QPS比较高,所以能满足上面的理想情况下的业务场景实在很少,我能想到就是配置表,数据字典表这些基本都是静态或半静态的,可以时通过QC来提高查询效率。
不适合QueryCache的场景
如果表数据变化很快,则查询缓存将失效,并且由于不断从缓存中删除查询,从而使服务器负载升高,处理速度变得更慢,如果数据每隔几秒钟更新一次或更加频繁,则查询缓存不太可能合适。
同时,查询缓存使用单个互斥体来控制对缓存的访问,实际上是给服务器SQL处理引擎强加了一个单线程网关,在查询QPS比较高的情况下,可能成为一个性能瓶颈,会严重降低查询的处理速度。因此,MySQL 5.6中默认禁用了查询缓存。
删除QueryCache
The query cache is deprecated as of MySQL 5.7.20, and is removed in MySQL 8.0. Deprecation includes query_cache_type,可以看到从MySQL 5.6的默认禁用,5.7的废弃以及8.0的彻底删除,Oracle也是综合了各方面考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上面聊了下适合和不适合的QueryCache的业务场景,发现这个特性对业务场景要求过于苛刻,与实际业务很难吻合,而且开启之后,对数据库并发度和处理能力都会降低很多,下面总结下为何MySQL从Disabled->Deprecated->Removed QueryCache的主要原因。同时查询缓存碎片化还会导致服务器的负载升高,影响数据库的稳定性,在Oracle官方搜索QueryCache可以发现,有很多Bug存在,这也就决定了MySQL 8.0直接果断的Remove了该特性。
总结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MySQL QueryCache从推出->禁用->废弃->删除的心路历程,设计之初是为了减少重复SQL查询带来的硬解析开销,同时将物理IO转化为逻辑IO,来提高SQL的执行效率,但是MySQL经过了多个版本的迭代,同时在硬件存储发展之快的今天,QC几乎没有任何收益,而且还会降低数据库并发处理能力,最终在8.0版本直接Removd掉了。
其实缓存设计思想在硬件和软件领域无处不在,硬件方面:RAID卡,CPU都有自己缓存,软件方面就太多了,OS的cache,数据库的buffer pool以及Java程序的缓存,作为一名研发工程师,需要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缓存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都不合适,就需进行定制化开发缓存,来更好的Match自己的业务场景,今天就聊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