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35.03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时间管理) | 谁是内核基本时间单位 原创 精华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篇
百篇博客系列篇.本篇为:
v35.xx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时间管理篇) | 谁是内核基本时间单位
基础工具相关篇为:
- v01.12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双向链表) | 谁是内核最重要结构体
- v19.04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位图管理) | 谁能一分钱分两半花
- v20.03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用栈方式) | 程序运行场地由谁提供
- v31.02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定时器) | 哪个任务的优先级最高
- v34.04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原子操作) | 谁在为原子操作保驾护航
- v35.03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时间管理) | 谁是内核基本时间单位
本篇说清楚时间概念
读本篇之前建议先读鸿蒙内核源码分析(总目录)其他篇.
时间概念太重要了,在鸿蒙内核又是如何管理和使用时间的呢?
时间管理以系统时钟 g_sysClock
为基础,给应用程序提供所有和时间有关的服务。
- 用户以秒、毫秒为单位计时.
- 操作系统以Tick为单位计时,这个认识很重要. 每秒的tick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核调度的次数多少.
- 当用户需要对系统进行操作时,例如任务挂起、延时等,此时需要时间管理模块对Tick和秒/毫秒进行转换。
熟悉两个概念:
- Cycle(周期):系统最小的计时单位。Cycle的时长由系统主时钟频率决定,系统主时钟频率就是每秒钟的Cycle数。
- Tick(节拍):Tick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时间单位,由用户配置的每秒Tick数决定,可大可小.
怎么去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呢?看几个宏定义就清楚了.
#ifndef OS_SYS_CLOCK //HZ:是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次数的计量
#define OS_SYS_CLOCK (get_bus_clk()) //系统主时钟频率 例如:50000000 即20纳秒震动一次
#endif
#ifndef LOSCFG_BASE_CORE_TICK_PER_SECOND
#define LOSCFG_BASE_CORE_TICK_PER_SECOND 100 //每秒Tick数,意味着正常情况下每秒100次检查
#endif
#define OS_CYCLE_PER_TICK (g_sysClock / LOSCFG_BASE_CORE_TICK_PER_SECOND) //每个tick多少机器周期
时钟周期(振荡周期)
在鸿蒙g_sysClock
表示时钟周期,是CPU的赫兹,也就是上面说的Cycle
,这是固定不变的,由硬件晶振的频率决定的.
OsMain
是内核运行的第一个C函数,首个子函数就是 osRegister
,完成对g_sysClock
的赋值
LITE_OS_SEC_TEXT_INIT VOID osRegister(VOID)
{
g_sysClock = OS_SYS_CLOCK; //获取CPU HZ
g_tickPerSecond = LOSCFG_BASE_CORE_TICK_PER_SECOND;//每秒节拍数 默认100 即一个tick = 10ms
return;
}
CPU周期也叫(机器周期)
在鸿蒙宏OS_CYCLE_PER_TICK
表示机器周期,Tick
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例如:主频为1G的CPU,其振荡周期为: 1吉赫 (GHz 109 Hz) = 1 000 000 000 Hz
当Tick为100时,则1 000 000 000/100 = 10000000 ,即一个tick内可产生1千万个CPU周期.CPU就是用这1千万个周期去执行指令的.
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数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Tick硬中断函数
LITE_OS_SEC_BSS volatile UINT64 g_tickCount[LOSCFG_KERNEL_CORE_NUM] = {0};//tick计数器,系统一旦启动,一直在++, 为防止溢出,这是一个 UINT64 的变量
LITE_OS_SEC_DATA_INIT UINT32 g_sysClock;//系统时钟,是绝大部分部件工作的时钟源,也是其他所有外设的时钟的来源
LITE_OS_SEC_DATA_INIT UINT32 g_tickPerSecond;//每秒Tick数,鸿蒙默认是每秒100次,即:10ms
LITE_OS_SEC_BSS DOUBLE g_cycle2NsScale; //周期转纳秒级
/* spinlock for task module */
LITE_OS_SEC_BSS SPIN_LOCK_INIT(g_tickSpin); //节拍器自旋锁
#define TICK_LOCK(state) LOS_SpinLockSave(&g_tickSpin, &(state))
/*
* Description : Tick interruption handler
*///节拍中断处理函数 ,鸿蒙默认10ms触发一次
LITE_OS_SEC_TEXT VOID OsTickHandler(VOID)
{
UINT32 intSave;
TICK_LOCK(intSave);
g_tickCount[ArchCurrCpuid()]++;//当前CPU核计数器
TICK_UNLOCK(intSave);
#ifdef LOSCFG_KERNEL_VDSO
OsUpdateVdsoTimeval();
#endif
#ifdef LOSCFG_KERNEL_TICKLESS
OsTickIrqFlagSet(OsTicklessFlagGet());
#endif
#if (LOSCFG_BASE_CORE_TICK_HW_TIME == YES)
HalClockIrqClear(); /* diff from every platform */
#endif
OsTimesliceCheck();//时间片检查
OsTaskScan(); /* task timeout scan *///任务扫描
#if (LOSCFG_BASE_CORE_SWTMR == YES)
OsSwtmrScan();//定时器扫描,看是否有超时的定时器
#endif
}
#ifdef __cplusplus
#if __cplusplus
}
解读
g_tickCount
记录每个CPU核tick的数组,每次硬中断都触发OsTickHandler
,每个CPU核单独计数.OsTickHandler
是内核调度的动力,其中会检查任务时间片是否用完,定时器是否超时.主动delay的任务是否需要被唤醒,其本质是个硬中断,在HalClockInit
硬时钟初始化时创建的,具体在硬中断篇中会详细讲解.TICK_LOCK
是tick操作的自旋锁,宏原型LOS_SpinLockSave
在自旋锁篇中已详细介绍.
功能函数
#define OS_SYS_MS_PER_SECOND 1000 //一秒多少毫秒
//获取自系统启动以来的Tick数
LITE_OS_SEC_TEXT_MINOR UINT64 LOS_TickCountGet(VOID)
{
UINT32 intSave;
UINT64 tick;
/*
* use core0's tick as system's timeline,
* the tick needs to be atomic.
*/
TICK_LOCK(intSave);
tick = g_tickCount[0];//使用CPU core0作为系统的 tick数
TICK_UNLOCK(intSave);
return tick;
}
//每个Tick多少Cycle数
LITE_OS_SEC_TEXT_MINOR UINT32 LOS_CyclePerTickGet(VOID)
{
return g_sysClock / LOSCFG_BASE_CORE_TICK_PER_SECOND;
}
//毫秒转换成Tick
LITE_OS_SEC_TEXT_MINOR UINT32 LOS_MS2Tick(UINT32 millisec)
{
if (millisec == OS_MAX_VALUE) {
return OS_MAX_VALUE;
}
return ((UINT64)millisec * LOSCFG_BASE_CORE_TICK_PER_SECOND) / OS_SYS_MS_PER_SECOND;
}
//Tick转化为毫秒
LITE_OS_SEC_TEXT_MINOR UINT32 LOS_Tick2MS(UINT32 tick)
{
return ((UINT64)tick * OS_SYS_MS_PER_SECOND) / LOSCFG_BASE_CORE_TICK_PER_SECOND;
}
说明
- 在CPU篇中讲过,0号CPU核默认为主核,默认获取自系统启动以来的Tick数使用的是
g_tickCount[0]
- 因每个CPU核的tick是独立计数的,所以
g_tickCount
中各值是不一样的. - 系统的Tick数在关中断的情况下不进行计数,因为
OsTickHandler
本质是由硬中断触发的,屏蔽硬中断的情况下就不会触发OsTickHandler
,自然也就不会有g_tickCount[ArchCurrCpuid()]++
的计数,所以系统Tick数不能作为准确时间使用. - 追问下,什么情况下硬中断会被屏蔽?
编程示例
前提条件:
- 使用每秒的Tick数LOSCFG_BASE_CORE_TICK_PER_SECOND的默认值100。
- 配好OS_SYS_CLOCK系统主时钟频率。
时间转换
VOID Example_TransformTime(VOID)
{
UINT32 ms;
UINT32 tick;
tick = LOS_MS2Tick(10000); // 10000ms转换为tick
dprintf("tick = %d \n",tick);
ms = LOS_Tick2MS(100); // 100tick转换为ms
dprintf("ms = %d \n",ms);
}
时间转换结果
tick = 1000
ms = 1000
时间统计和时间延迟
LITE_OS_SEC_TEXT UINT32 LOS_TaskDelay(UINT32 tick);
VOID Example_GetTime(VOID)
{
UINT32 cyclePerTick;
UINT64 tickCount;
cyclePerTick = LOS_CyclePerTickGet();
if(0 != cyclePerTick) {
dprintf("LOS_CyclePerTickGet = %d \n", cyclePerTick);
}
tickCount = LOS_TickCountGet();
if(0 != tickCount) {
dprintf("LOS_TickCountGet = %d \n", (UINT32)tickCount);
}
LOS_TaskDelay(200);//延迟200个tick
tickCount = LOS_TickCountGet();
if(0 != tickCount) {
dprintf("LOS_TickCountGet after delay = %d \n", (UINT32)tickCount);
}
}
时间统计和时间延迟结果
LOS_CyclePerTickGet = 495000 //取决于CPU的频率
LOS_TickCountGet = 1 //实际情况不一定是1的
LOS_TickCountGet after delay = 201 //实际情况不一定是201,但二者的差距会是200
百万汉字注解.精读内核源码
百篇博客分析.深挖内核地基
给鸿蒙内核源码加注释过程中,整理出以下文章。内容立足源码,常以生活场景打比方尽可能多的将内核知识点置入某种场景,具有画面感,容易理解记忆。说别人能听得懂的话很重要! 百篇博客绝不是百度教条式的在说一堆诘屈聱牙的概念,那没什么意思。更希望让内核变得栩栩如生,倍感亲切.确实有难度,自不量力,但已经出发,回头已是不可能的了。 :P
与代码有bug需不断debug一样,文章和注解内容会存在不少错漏之处,请多包涵,但会反复修正,持续更新,.xx
代表修改的次数,精雕细琢,言简意赅,力求打造精品内容。
基础工具>> 双向链表 | 位图管理 | 用栈方式 | 定时器 | 原子操作 | 时间管理 |
加载运行>> ELF格式 | ELF解析 | 静态链接 | 重定位 | 进程映像 |
进程管理>> 进程管理 | 进程概念 | Fork | 特殊进程 | 进程回收 | 信号生产 | 信号消费 | Shell编辑 | Shell解析 |
编译构建>> 编译环境 | 编译过程 | 环境脚本 | 构建工具 | gn应用 | 忍者ninja |
进程通讯>> 自旋锁 | 互斥锁 | 进程通讯 | 信号量 | 事件控制 | 消息队列 |
内存管理>> 内存分配 | 内存管理 | 内存汇编 | 内存映射 | 内存规则 | 物理内存 |
前因后果>> 总目录 | 调度故事 | 内存主奴 | 源码注释 | 源码结构 | 静态站点 |
任务管理>> 时钟任务 | 任务调度 | 任务管理 | 调度队列 | 调度机制 | 线程概念 | 并发并行 | CPU | 系统调用 | 任务切换 |
文件系统>> 文件概念 | 文件系统 | 索引节点 | 挂载目录 | 根文件系统 | 字符设备 | VFS | 文件句柄 | 管道文件 |
硬件架构>> 汇编基础 | 汇编传参 | 工作模式 | 寄存器 | 异常接管 | 汇编汇总 | 中断切换 | 中断概念 | 中断管理 |
鸿蒙研究站 | 每天死磕一点点,原创不易,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好文,学习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