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对鸿蒙念念不忘?因为必有回响
提起物联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但说智能家居大部分人家里都有,像扫地机器人、电饭煲、空调、冰箱等等,而且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APP需要下载并连接,而理想的物联网就是把这些智能家居通过一个大脑一样的智能网络连接起来。
物联网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一种计算设备、机械、数字机器相互关系的系统,具备通用唯一识别码,并具有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无需人与人、或是人与设备的交互。简单点说,就是在一个智能系统里,所有的智能家居可以自动调节,不再需要人一个个把它们连接起来。
为什么说是“理想”呢,在1980年代初卡耐基-梅隆大学,几个大学生把宿舍门口的可乐售卖机连上网,就可以在网络上检查库存来确认可供应的数量,这就是物联网的雏形。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书中才首次提及物联网概念,十年后的2005年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也正是这一年,物联网设备数量首次超过了地球上人口的数量。
但是大噪一时的“物联网”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并没有像当初人们设想的一样澎湃发展,而是陷入瓶颈,一个是技术上的瓶颈,网络承载不了物联网所需庞大的数据运输量;一个是生态碎片化,也是最大的瓶颈,现在是有多少物联网企业就有多少个生态,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APP,互相之间并不互通。
一个消费者想独自打造智能家居,将因为智能门锁、灯、空调、热水器分别属于不同厂商,不同APP控制,别说智能互通,打开功能都得翻找手机里上百个APP才能操作。久而久之手机下载的APP多得占内存空间,而这些APP不仅不常用还很难用,但又不能删除,如鲠在喉。
2019年华为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手机操作系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手机作为“1”连接后面的“8+N”生态布局,华为鸿蒙系统的出现,让个人拥有全屋智能成为可能,因为它就是为华为“万物互联”战略打造的系统平台。鸿蒙一直被误会是手机操作系统,现在依然有很多声音说它是安卓和iOS的替代品。以后别再误以为“鸿蒙”HarmonyOS只是个手机操作系统了,它想打造的是一个生态链。
鸿蒙系统作为一个生态链,全方位包围着我们的生活,其中就包含了智能家居、运动健康、移动办公、智慧出行和影音娱乐,通过分布式技术将手机和华为其他智能产品连接在一起,再延伸到泛物联网设备,从而打造一个围绕着人并向外辐射的鸿蒙生态系统。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生态碎片化”的最佳解决方案,把家里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都加入鸿蒙生态,免去了生态壁垒和APP所占手机内存空间的浪费。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鸿蒙生态里已经可以实现指纹解锁一开门,客厅里所有智能电器都打开来欢迎我们回家,因为智能锁可以感应到我们的信息,通过分布式技术通知了客厅的系列智能家居;
还有戴着华为手表运动,或在搭载鸿蒙系统的跑步机上运动,除了常规监测外,还能感应我们的实时体温,并且通过分布式技术通知给智能空调来调节温度,不再需要人的直接参与,多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过鸿蒙系统来解决了,真正的智能家居,往往不用动手也不动口。
我们也可以设想当鸿蒙系统真的成为家里的智慧大脑,辅导小孩作业台灯可以完成,洗衣机洗完衣服可以自己晾起来,出差在外用手机调控家里所有智能家电可以完成一切家务活,甚至是照顾家庭成员(老人小孩和宠物)。把人彻底地从家务活里解放出来,这样想想是不是有点美?但我相信鸿蒙一定可以实现的。
所以鸿蒙系统根本不是简单的手机操作系统,但可以认为华为手机是个巨大的“遥控器”,通过鸿蒙分布式技术把生态链上所有的支持鸿蒙系统的产品连接起来。目前有上亿的华为手机支持更新鸿蒙系统,所以接下来这些华为手机用户们可以在系统推送更新鸿蒙系统时体验什么叫“智能化”生活,什么叫鸿蒙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