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很优秀,但还不够优秀

素俊郎
发布于 2021-6-27 23:06
浏览
0收藏

由于鸿蒙系统的发布,操作系统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与PC和手机操作系统不同,鸿蒙是面向物联网的下一代操作系统,具有诸多新的特点。

华为鸿蒙很优秀,但还不够优秀-鸿蒙开发者社区

从鸿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下一代操作系统应该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有些鸿蒙已经具备,有些是鸿蒙所要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有些则是鸿蒙也不能做到的。下面,我们来讨论和畅想下一代操作系统应该具备的一些特征:

 

第一,软总线替换硬总线。

 

鸿蒙并不是重复造轮子,是有重大创新的。最核心的创新,就是致力于通过软总线来替换硬总线。在以前的操作系统中,无论是电脑的windows系统,还是手机端安卓、IOS系统,在通信线路上都是硬总线。在一整个电路板上,通过物理的实体电路来连接各个计算单元(包括计算、存储、I/O),实现各部分数据的传输。

 

通过软总线技术,对于鸿蒙操作系统而言,电脑、手机等不再是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堆可以利用的计算单元,是一堆CPU、存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来自由组合这些计算单元。比如,要运行一个大型游戏,一台电脑的配置不够,就调动周围几台电脑、手机的CPU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共同支撑计算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鸿蒙的软总线,构建的主要是基于蓝牙、WIFI这种近场通信的局域网。是否可以更进一步,基于广域网来实现软总线呢?尤其是5G网络在不断发展,带宽、时延等指标也在快速提升。通过5G网络来连接不同计算单元,构建的操作系统,将比鸿蒙更进一步。基于那样的操作系统,不仅可以利用附近设备的计算能力,还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将整个网络的计算资源都利用起来。比如,用手机不仅能控制一个房间的电视、空调、洗衣机,还可以控制远在千里之外另一个房间的电视、空调、洗衣机。

 

第二,应用随人走。

 

操作系统是连接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软件的核心。软总线,是实现对硬件资源的解放。下一代操作系统,除了在硬件资源调度方面不一样,在对上层应用软件的支撑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

 

鸿蒙的目标是让应用跟着人走,而不是锁定在特定的设备上。比如,当用户用手机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时,不用一直拿着手机,当用户走到客厅的时候,视频电话就自动接到电视上。这如果能实现,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操作系统,别说手机和电视打通,就是手机与平板电脑都不能打通。

 

但是,鸿蒙所要实现的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比鸿蒙更进一步的,是在云端部署应用。云计算的重心,已经从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转向云原生应用的开发。云原生应用的目标,就是一处开发,多端应用。届时,本地终端是只是一个网络接入和人机交互的设备,并不需要部署应用。每个人有特定的应用账户,这个账户与其生物特征绑定(比如人脸、指纹),从任何终端都可以轻易接入云端应用中心,真正实现应用随人走。

 

第三,操作系统与芯片的适配。

 

在计算架构中,操作系统与芯片耦合,应用软件则与操作系统耦合。同样的一个应用软件,如果要从一个操作系统迁移到另一个操作系统,需要重新开发。比如电脑端的微信和手机端的微信,虽然功能都一样,腾讯却要要基于windows和安卓系统开发两次。同样在移动端,微信也要基于苹果的IOS系统再开发一次。功能都一样,却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重复开发多次,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试想一下,面对各式各样的物联网设备,如果软件厂商也要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多次开发,那简直不能忍受。

 

操作系统是与计算芯片耦合的,面对多样化的嵌入式物联网芯片,鸿蒙必然要做出一些个性化适配,上面承载的应用软件也要做出相应的适配,这会增加一些开发难度。

 

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计算芯片进行“中央集权”,集中到云端服务器上。物联网终端设备并不需要配备嵌入式芯片,数据的计算、存储需求由云端服务器来完成。云端服务器芯片就可以做到高度标准化,是替代多样化的物联网嵌入式芯片的更好方案。

 

云端的操作系统,就可以只与服务器上的芯片进行适配,不必去适配五花八门的嵌入式终端芯片。

 

以上,是我对下一代操作系统的一些设想。当然,下一代操作系统到底长什么样,没人说得清楚。但是,以上几点,是下一代操作系统应该具备的特征。至于操作系统会怎么发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类
已于2021-6-27 23:06:16修改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