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下的HMS和GMS前世今生——今生篇之三问突破口

langrisser
发布于 2020-9-16 15:42
浏览
0收藏

关于HMS突破口的讨论已有多名技术、营销专家、同事在内部掀起热烈讨论,虽然HMS和GMS的前世今生—— 前世篇整合了一些思考,但构建移动生态是个宏大命题,且业界并无无成熟案例,开放式命题下,探索式发问有益于深入问题。

 

本篇旨在回答三个问题,打移动服务硬仗背后在打什么?既然要打,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当前局势下我司的关注点?建立在调研基础上,有了中篇《HMS和GMS——今生篇之三问突破口》,以期共同探讨。

 

第一部分:移动服务硬仗背后究竟在打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分析方法如下:

 

笔者梳理了Google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查了19年G公司的财报,看GMS业务对其营收总贡献看其业务的战略地位。

 

GMS业务属于移动互联网范畴,为了充分认识GMS,查阅了移动互联网从萌芽到全面发展不同阶段对互联网产业革命的相关资料,分析了我司、移动互联网、GMS、G公司四者关系。

 

最后根据GMS业务下一步的增长卡点,分析出我司在移动生态服务上和G必然有正面交锋的可能性。


Google 二十年

 

98年,由两名斯坦福大学博士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立,以互联网搜索引擎起家,对网站之间的关系做精确分析为基础的搜索引擎,尤胜于当时的基本搜索技术,广告被以关键字的形式出售,以简单、干净的页面设计和最有关的搜寻结果赢得了因特网使用者。(维基百科)

 

完成了原始技术和资本积累后,04年8月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自此围绕主营搜索业务,布局谋篇通过收购、兼并、自研等方式(收购YouTube、购网络广告服务商加固广告帝国),开始从单一搜索业务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pp、云计算延伸,业务涉及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社交等,同时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这些产品各自均拥有超过10亿的用户基数。

 

GMS发展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合点

 

Google和华为的业务重合点


移动互联网是PC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革命性技术,移动互联网离不开 2G、3G、4G、5G的革命性技术换代,从节奏上看,G和我司高速发展都是踩在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换代节奏上,但不同的是,一个在硬件,一个在软件,早期营收业务泾渭分明。

 

G公司从搜索广告业务一步步拓展到应用、安卓、浏览器、社交、硬件、AI,打造亿级用户产品,将用户流量牢牢圈在自己的应用市场里。移动互联网的内容都是以App为基地(国内是各大应用市场,国外是Google play),或者社交生态圈(国内是微信,国外是脸书)。类比,G和百度都是搜索起家,百度因各种策略失误,核心搜索业务沦为其他信息流平台的导流工具。

 

参照二十年时间线,Google的布局正在朝“AI+软件+硬件”方向转变,充分发挥该公司在技术、产品、用户基础上的优势,即以硬件为载体,AI为技术支持,通过软件提供综合性智能服务,从而获得未来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缺少硬件的支撑,Google虽然有Android,但是控制权分给了手机厂商,在分发、搜索、浏览器等关键业务上的移动化并没有充分用好Android。而A国风波之前我司终端海外业务势如破竹,18年终端业务占比总营收45.1%,海外市场贡献功不可没,如果丢了,不管是短期营收还是长期战略都是不可估量损失;硬币的另一面,G公司拿不下手机业务,永远在的安卓信息分发权上受其他手机厂商掣肘,这就是抛开不可抗的偶然因素,单从商业角度分析谈移动生态此硬仗的必然可能。

 

第二部分:既然要打,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Google的软肋


公开数据显示,谷歌拥有30亿用户,广告销售贡献的收入几乎占据了所有收入的三分之一,19年Q2财报广告业务仍然占据了总营收的84.5%。

 

凭借其强大的搜索技术,应用市场和社交两头发力,占据了国外移动互联网信息流中心制高点,通过GMS生态把信息流广告嵌入各种谷歌的服务中。比如:用户在使用谷歌地图的时候,就能发现搜索地名关键字的广告;看Youtube视频,就能出现跟兴趣相关的广告。谷歌其实是拿用户的注意力来换取广告主的金钱。而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其实也就是谷歌把自己的服务主动放到了手机上,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G公司频频在硬件发力,产品不少但建数很少,早在08年即推出了第一代安卓手机,至今已经到第三代Pixel系列,仍频频曝出各种质量问题,硬件类业务一直是G公司营收增长的拖累角色。(19年第一季度财报,Other revenues 则包括硬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

 

不过,Google并没有因此放弃入局硬件市场的计划,发布了包括智能手机Google Pixel系列产品、智能音箱Home Hub、街景拍摄设备Trekker、AI摄像头Google Clips,以及多款智能手表,产品涉及手机、摄像、AR/VR、AI多个领域,也都是曾在发布会上惊艳全场,最后却因没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买账而没落的产品。有人调侃说,“叫好不叫座’和‘出师未捷身先死’,是Google智能硬件产品的宿命。”

 

我方的优势

 

我国互联网产业成熟。

 

我司做通信技术起家,终端硬件技术毋庸置疑,软件能力一向被诟病。但中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数十年蓬勃发展,对比海外国内互联网产品也已经很成熟,衣食住行每件app都有头部应用,大多数主流产品,你都可以在太平洋彼岸的硅谷找到影子。

 

我司作为手机厂商掌握海外安卓生态信息分发重要途径


”中国互联网人口只占全球互联网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资源,追求规模化效应的产品,五分之一无法跟五分之四竞争,所以出海是必然的。”三年前张一鸣在乌镇大会谈到。从产能、市场需求、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的角度,文化内容出海会越来越强。

 

从全球市场上看,华为应用市场已经在海外170多个国家上线,华为终端海外帐号用户数超过1亿,华为视频、华为音乐也逐渐在多个海外市场落地。可以说,我司和国内互联网企业合作伙伴、开发者有强烈的出海合作契合点。

 

第三部分:突破口

 

Android GMS官网第一句宣传语,指明了GMS的核心竞争力:将Google最热门的应用和API整合到您的Android设备。这些 API 由 Google 通过 Google Play 服务向全球的 Android 设备提供。确保设备一开机即享受卓越体验。

 

当前我司主要在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关和开发者的扶持上发力,主要措施是:快应用联盟和耀星计划开发者扶持计划。分开来看,牵引热门应用入驻华为应用商城是运营和市场范畴,构建API开放接口是技术范畴,怎么把好的技术推广出去,是当前在做的事。

 

技术投入上说,华为的研发投入远远超过国内互联网行业研发投入,研发成本上是舍得投入的,做出好的HMS API接口来并不值得过分担忧,简单举例:我司在某些垂直领域技术深耕多年,智慧安防雪亮工程在城市级大数据隐私保护上做的还是不错的,保护安卓市场亿级消费者的数据隐私安全,这点相比国外广受诟病的用户数据泄露事故(且我司一贯只做管道不动数据宣传形象,做数据保护着角色可信度至少比脸书高),技术上做成还是有很高的可信度(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至于其中技术细节是云泥之别还是一定差别,可讨论请轻喷)

 

但我司在互联网运营上一直饱受诟病,不过也恰恰说明随着业务需求变更,人才配置也在跟上,笔者看到耀星计划开发者扶持计划就是重要的推广运营环节,对内主要扶持国内急于出海变现的互联网大厂,对外用资金扶持方式等资源互惠方式吸引海外伙伴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何能说服海外互联网应用入驻HMS,树立典型合作案例将是形成示范效应的发力点。参照我国成功互联网企业出海经历,大多从文化基础接近的东南亚和亚洲入手,通过投资出海、收购或入股本土化企业的方式,这点和邓兴昌专家提倡的“以第三方组织牵头,联合应用提供商成立股份公司“ 类似,不同的是,以往是某个公司单枪匹马上阵,这次步入战场的不只是我司一家,而是步入了移动端流量饱和寒冬期的互联网企业,主战场不在东南亚而在欧洲,所以即使是农村包围城市或者合纵连横也是一场具有中国特色、可以载入史册的案例,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最后用一句话表达探究此开放命题的一点感受联想到:18年总裁办电邮《人力资源2.0总纲研讨班上对任总的批判意见汇总》面对新事物浅滩捡鱼行不通”,到现在,一步步释放了开放的文化导向和宏伟愿景。

 

 

作者:安全运营喵 

来源:华为开发者论坛

分类
标签
1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