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代码中,如何监控Mysql的binlog?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这样一个业务场景,我们需要关注一个业务系统数据库中某几张表的数据,当数据发生新增或修改时,将它同步到另一个业务系统数据库中的表中。
一提到数据库的同步,估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基于binlog的主从复制了,但是放在我们的场景中,还有几个问题:
- 第一,并不是需要复制所有表的数据,复制对象只有少量的几张表
- 第二,也是比较麻烦的,两个业务系统数据库表结构可能不一致。例如,要同步数据库1的A表中的某些字段到数据库2的B表中,在这一过程中,A表和B表的字段并不是完全相同
这样的话,我们只能通过代码的方式,首先获取到数据库1表中数据的变动,再通过手动映射的方式,插入到数据库2的表中。但是,获取变动数据的这一过程,还是离不开binlog,因此我们就需要在代码中对binlog进行一下监控。
先说结论,我们最终使用了一个开源工具mysql-binlog-connector-java,用来监控binlog变化并获取数据,获取数据后再手动插入到另一个库的表中,基于它来实现了数据的同步。这个工具的git项目地址如下:
在正式开始前,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mysql的binlog,binlog是一个二进制文件,它保存在磁盘中,是用来记录数据库表结构变更、表数据修改的二进制日志。其实除了数据复制外,它还可以实现数据恢复、增量备份等功能。
启动项目前,首先需要确保mysql服务已经启用了binlog:
如果为值为OFF,表示没有启用,那么需要首先启用binlog,修改配置文件:
对参数做一个简要说明:
- 在配置文件中加入了log_bin配置项后,表示启用了binlog
- binlog-format是binlog的日志格式,支持三种类型,分别是STATEMENT、ROW、MIXED,我们在这里使用ROW模式
- server-id用于标识一个sql语句是从哪一个server写入的,这里一定要进行设置,否则我们在后面的代码中会无法正常监听到事件
在更改完配置文件后,重启mysql服务。再次查看是否启用binlog,返回为ON,表示已经开启成功。
在Java项目中,首先引入maven坐标:
写一段简单的示例,看看它的具体使用方式:
首先,创建一个BinaryLogClient客户端对象,初始化时需要传入mysql的连接信息,创建完成后,给客户端注册一个监听器,来实现它对binlog的监听和解析。在监听器中,我们暂时只对4种类型的事件数据进行了处理,除了WriteRowsEventData、DeleteRowsEventData、UpdateRowsEventData对应增删改操作类型的事件数据外,还有一个TableMapEventData类型的数据,包含了表的对应关系,在后面的例子中再具体说明。
在这里,客户端监听到的是数据库级别的所有事件,并且可以监听到表的DML语句和DDL语句,所以我们只需要处理我们关心的事件数据就行,否则会收到大量的冗余数据。
启动程序,控制台输出:
连接mysql的binlog成功,接下来,我们在数据库中插入一条数据,这里操作的数据库名字是tenant,表是dept:
这时,控制台就会打印监听到事件的数据:
我们监听到的事件类型数据有两类,第一类是TableMapEventData,通过它可以获取操作的数据库名称、表名称以及表的id。之所以我们要监听这个事件,是因为之后监听的实际操作中返回数据中包含了表的id,而没有表名等信息,所以如果我们想知道具体的操作是在哪一张表的话,就要先维护一个id与表的对应关系。
第二个打印出来的监听事件数据是WriteRowsEventData,其中记录了insert语句作用的表,插入涉及到的列,以及实际插入的数据。另外,如果我们只需要对特定的一张或几张表进行处理的话,也可以提前设置表的名单,在这里根据表id到表名的映射关系,实现数据的过滤,
接下来,我们再执行一条update语句:
控制台输出:
在执行update语句时,可能会作用于多条数据,因此在实际修改的数据中,可能包含多行记录,这一点体现在上面的rows中,包含了id为8和9的两条数据。
最后,再执行一条delete语句:
控制台打印如下,rows中同样返回了生效的两条数据:
简单的使用原理介绍完成后,再回到我们原先的需求上,需要将一张表中新增或修改的数据同步到另一张表中,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如何将返回的数据对应到所在的列上。这时应该怎么实现呢?
以update操作为例,我们要对提取的数据后进行一下处理,更改上面例子中的方法:
在将data强制转换为UpdateRowsEventData后,可以使用getRows方法获取到更新的行数据,并且能够取到每一列的值。
之后,调用了一个自己实现的getDataObject方法,用它来实现数据到列的绑定过程:
在format字符串中,提前维护了一个数据库表的字段顺序的字符串,标识了每个字段位于顺序中的第几个位置。通过上面这个函数,能够实现数据到列的填装过程,我们再执行一条update语句来查看一下结果:
控制台打印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将修改后的这一条记录中的属性填装到了它对应的列中,之后我们再根据具体的业务逻辑,就可以根据字段名取出数据,将数据同步到其他的表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码农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