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5智驾升级,华为竟然放弃自研? 原创
问界M5智能化升级的需求很迫切,采用低成本的元戎启行方案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开年以来,问界的表现持续低靡,月销量只有 400 辆上下,仅为去年高峰期的 1/3。
即使华为亲自下场,将其品牌由“ATIO 问界”改为“HUAWEI 问界”,带来的销量提升也并不明显。
一个主要原因是问界的主销车型 M5 即将迎来改款,理智的消费者都会选择等待科技升级的新款车型。
新款问界 M5 已经上了工信部的公告,官方信息显示新车配备有激光雷达和更多的摄像头,智能驾驶功能会有显著的增强。
不过,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新款问界 M5 的智能驾驶方案并非华为自研,而是来自国内的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
华为现在处处崇尚自研,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却不采用现成的自研方案,颇令人意外,但其实也早有征兆。
在2月初华为车 BU 人事变动曝光时,就有媒体爆料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在低算力平台运行效果不理想,余承东在深圳经常乘坐元戎启行的 Robotaxi 上下班,元戎启行有较大可能拿下问界的高阶智驾订单。
元戎启行:以成本制胜
搭上华为这艘巨轮,元戎启行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国内的众多自动驾驶公司当中,元戎启行并不起眼。在与问界合作之前,元戎启行最常被提及的大概是创始人周光与老东家 Roadstar 之间的纠纷,以及获得阿里巴巴的投资。
体量小、资源少,让元戎启行无法与百度、文远知行、AutoX 等大公司正面竞争,所以元戎启行会更多从商业的角度来考虑技术问题。
在 2021 年雷锋网对元戎启行创始人周光专访中,有两句话足以说明元戎启行的特点:
“周光关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理念,可概括为通过尽可能简单的零部件,打造自动化产品。”
“周光主导的产品风格总是极力追求低成本、低功耗、易操作、贴近实际商业需求等特点。”
现在挂在元戎启行官网最醒目位置的信息同样与成本相关:
"行业首个低于 1 万美金 L4 级自动驾驶前装方案"、“量产成本可再降 70%,低于 2 万人民币”。
在竞争加剧的自动驾驶淘汰赛阶段,低成本就是元戎启行的制胜武器。
新款问界M5的智驾方案:元戎启行D-PRO/D-AIR
今天,元戎启行正式发布了 DeepRoute-Driver 3.0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和量产成本低于 2 万人民币的 Driver 2.0 方案相比,Driver 3.0 不再依赖高精度地图,没有使用区域限制,可以在导航地图覆盖范围内,实现全域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以下这段 Driver 3.0 测试车不依赖高精地图挑战上海CBD晚高峰的视频,应该能够说明 Driver 3.0 方案的技术实力。
8:14
基于 Driver 3.0 的技术框架,元戎启行还发布了两款行泊一体智能驾驶产品:D-PRO 与 D-AIR。
D-PRO 全域高阶智能驾驶
硬件成本 1.4 万元,包括 7 颗摄像头、算力 200+TOPS 的自动驾驶芯片,还可以选装 1 颗激光雷达。
可实现的功能:在导航地图覆盖范围内,实现全域点到点的智驾功能。即使是在拥堵的城市复杂路段,也能自行规划路线并安全行驶。
D-AIR 高级辅助驾驶
硬件成本 7000 元,包括 7 颗摄像头、算力 80+TOPS 的自动驾驶芯片。
可实现的功能: ACC、LCC、ILC、APA、AEB 等辅助驾驶功能,支持自主路口通行、APA自动泊车。市场价格为同性能、同功能产品的 80%。
简单概括一下:D-PRO 和 D-AIR 都有成本优势。D-PRO 相当于小鹏的城市NGP和华为的城区NCA,D-AIR 相当于华为的高速NCA。这两套方案比华为自研方案强在不依赖高精地图。
新款问界 M5 配备有激光雷达,采用的应该是元戎启行的 D-PRO 全域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其中的激光雷达、芯片、摄像头应该都会换成华为自研的产品,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同时,新款问界 M5 应该也会有不带激光雷达的低配版车型,可能会采用元戎启行的 D-AIR 高级辅助驾驶方案。
写在最后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把问界看作是华为自己的汽车品牌。但是在问界的新车上,却并没有采用华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自研的智能驾驶方案,着实令人唏嘘。
华为自研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基本上是技术导向,虽然效果出众,但是成本高、适配周期长。
问界作为直面市场和消费者的品牌,其智驾方案则会有更多的商业考虑。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成本优势显得尤为重。
问界 M5 是以金康 SF5 为基础开发的,华为介入得比较晚。为其适配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问界 M5 智能化升级的需求很迫切,采用低成本的元戎启行方案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在华为参与度更高的新车型上,比如问界的旗舰车型M9,应该还是会采用与极狐阿尔法 S HI 版、阿维塔 11 同款的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方案。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智能车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