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大家好,这是我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如果有什么错误或遗漏,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如果大佬们对事件了解非常详细,可以直接跳转到最下方看看我的启示的.
1.1991年的尝试性开端
谈到华为的芯片自研,个人认为始于对供应链安全的本能警觉,1991 年,华为成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首款流片成功的 SD502 芯片应用于交换机接口控制,虽未引发市场波澜,却埋下了自主研发的种子。彼时的全球大家沉浸在全球化分工的巨大利益狂欢中,但只有很少的公司能考虑到全球化的弊端:没有安全性及自主性,当时半导体产业已形成成熟分工,华为的早期芯片研发更像是一场 "未雨绸缪" 的战略储备,在通信设备核心部件领域缓慢积累技术经验。
2.2003年关键战略性转折
这一年,华为与摩托罗拉的百亿收购谈判告吹,任正非在内部发出 "迟早要与美国在山顶交锋" 的警示,随即启动芯片系统 "B 计划"。2004 年,海思半导体正式成立,何庭波牵头组建团队,华为承诺每年投入 4 亿美元研发费用,根据新浪财经的报道,2002 年和 2003 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 13% 到 15%。按照 2003 年销售额 317 亿元计算,华为 2003 年的研发投入应在 41.2 亿元(13%)至 47.6 亿元(15%)之间。芯片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接近整体研发投入占比的三分之二,华为当时的总人数约为 3 万人,而芯片研发团队就达到 2 万人,进一步证实了芯片研发在华为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这是一步风险非常高的棋,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当然我目前不知道当时是否有国家支持),一旦投资没有回报,长期的投入就打水漂了,这是一个不能确定结果的事,但是最终华为成功了.
3.长达十多年的艰难发展
直到2009 年,海思才推出首款手机应用处理器 K3V1,因产品定位偏差和操作系统不兼容(我认为在这时华为就可能有做自己的操作系统的打算)未能量产,首次试水以失败告终。
2012 年,采用 40nm 工艺的 K3V2 芯片实现商用,搭载于华为 D2、P2 等旗舰机型,因 GPU 兼容性差、功耗过高对比其他芯片没有竞争力。尽管这款芯片完成了手机与芯片的首次深度整合,但与高通、三星同期的 28nm 芯片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华为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差距仍然存在
4.2014年开始初露成果
2014 年,麒麟 910 芯片首次将基带芯片与应用处理器集成,采用台积电 28nm 工艺,在技术水平上首次追平行业龙头高通。更重要的是,其集成的自研巴龙 710 基带打破了通信芯片的外部依赖,为华为手机与芯片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数年,麒麟系列进入技术爆发期,在制程工艺与核心功能上持续突破。
2015 年的麒麟 950集成自研的 ISP 图像信号处理器,影像处理获得优势;
2017 年的麒麟 970 成为全球首款内置 NPU的 AI 芯片;
2018 年的麒麟 980 是全球首款 7nm 工艺手机芯片。
5.2019年开始与美决战
因为技术突破太快,针锋相对的时间在2018年底的孟晚舟被捕事件, 2018 年 12 月 1 日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在温哥华机场转机时,被加拿大警方应美国要求逮捕,美国指控其涉嫌 "欺诈和阴谋实施欺诈以规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实则是以司法手段对中国科技企业发起的政治狙击。孟晚舟事件的本质,是美国试图以亲情要挟华为在研发方面妥协,遏制中国科技产业向上突破的咽喉,这场持续 1028 天的拘押,成为华为面临全面制裁的前哨战.
2019 年 5 月,美国将华为及其 70 家附属公司列入 "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其提供技术与服务;
2020 年,制裁进一步升级,先进制程芯片的代工生产被全面叫停,台积电等代工厂被迫停止接受华为订单。这意味着,即便华为能完成高端芯片设计,也失去了生产制造的可能。
2020 年 10 月发布的麒麟 9000 芯片因为被制裁,其产能极为有限,成为华为高端机型的 "稀缺资源"。2021 至 2023 年,华为进入蛰伏期,芯片研发重心转向制程受限条件下的技术突围,通过芯片堆叠、架构优化与软件适配等方式挖掘潜力。在这期间,国家的扶持与帮助下,孟晚舟在2021年9月25日回国.个人认为象征着美国的制裁失败了.
2023 年 8 月,华为 Mate 60 系列亮相。该机搭载的麒麟 9000S 芯片采用中芯国际 N+2 工艺,实现了 5G 功能的意外回归。这一突破并非依赖先进制程,而是通过架构创新与供应链协同达成的阶段性成果,向外界证明了华为在制裁压力下的技术韧性。麒麟 9000S 的量产,标志着华为芯片研发从 "追求尖端" 转向 "务实突围",开启了国产化替代的全新路径。也意味着美国在这场科技战也输了,没能成功遏制华为突破技术壁垒.
纵观整个发展,本人非常佩服任老板的眼光长远,在2003年谈判失败之后就明白了全球化的弊端,也明白我国一直被外国卡技术壁垒的困境,虽然全球化的解体翟东升教授认为是2012年开始,到现在才可能被大众认可,甚至现在的一部分思维僵化的"教授专家"还沉浸在全球化的美梦中,但是这个世界是唯物的,在全球化解体的今天,只有独立自主才能站稳脚跟,而不是某些投降派永远活在过去,这个世界的底色是暴力的,没有国家的强大与撑腰,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企业与政府只会在暴力威慑下土崩瓦解,倘若华为是在中俄美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早就被掐死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