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华为的“鱼和熊掌”

一凝
发布于 2021-6-3 21:23
浏览
0收藏

鸿蒙系统的发布会,表明他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鸿蒙:华为的“鱼和熊掌”-鸿蒙开发者社区

按照华为的路线发展节点,第一个开源版本支持在128KB-128MB设备上运行。然后是面向内存128MB-4GB终端设备开源,2021年10月以后将面向4GB以上所有设备开源。

 

鸿蒙系统正以与预期大体同步的速度,取得明显的进展。这已经说明,操作系统技术并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

 

时间窗口

 

理论上说,操作系统和芯片一样,都迎来了后来者居上的时间窗口。

 

摩尔定律失效,是中国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点对于操作系统而言也同样存在。如任正非而言,“科技发展正处在一个饱和曲线的平顶端,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不能有对等的收益,反而给追赶者减少了追赶的困难。”

 

“当前的创新主要是把几十年前的理论成果,通过技术和工程来实现”。在操作系统领域,先行者已经点燃了灯塔,当然,单就技术而言,尽管先行者建设的专利墙可能是一个阻力,但不是障碍。核心技术研发和占有,增加了参与专利交叉许可的筹码。

 

后来者居上的时间窗口,也与这个时代的变迁有关系。

 

华为将未来几十年的愿景,概括为智能社会。智能社会的描画下,新的工作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出现是必然的。我们的社会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场景中。这是移动互联网到万物互联转型的时间窗口。

 

产品与场景

 

华为设定了自己的任务。任正非说:“我们既要垂直向上探索新技术、新理论对产品的影响,也要重视产品在场景化中组合应用的竞争力。”

 

显然,前者是关于未来的:这一段的决定性因素是数学家。就是后香农时代的理论突破。任正非说的“无人区”,以及“吸收宇宙能量”要突破的领域。

 

后者是关于当下的:产品在场景化中组合应用。“以场景为中心,跨产品、跨组织协同,发展组织新能力,实现商业价值再造。”这个应用必须创造利润。

 

智能社会的场景,在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中,设定了5个方面的场景:智慧办公、运动健康、智慧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娱乐,对这些场景的定义,代表了华为对消费者业务的想象。

 

鸿蒙系统,在这些场景中,处于基础支撑位置。用华为的话说: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打造的面向未来、面向物联网,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由于消费端的智能化,对应的是供给侧的联动,鸿蒙操作系统由此也扮演了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平台、中介和底层协同的角色。重要性不言而喻。

 

存量与增量

 

如果说底层核心技术创新和应用生态构建,是鸿蒙任务的两翼,那么当系统越来越完整的时候,应用生态的构建,正在走入业务拓展的核心。

 

随着鸿蒙路线图一步一步的到达他之前设定的里程碑,挑战在于紧随其后的产品应用如何大幅度增加。

 

围绕消费者,华为设定“1+8+N”战略,“1”,也就指的是手机。这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硬件,定位上看,手机能够在各种场景中扮演角色,是生态的入口,也是其他物联网终端进入生态的平台。

 

但是,华为自身的约束是硬件。任正非说,“我们既不是巧媳妇,也没有米。”“现在必须全面靠自己打造产品,这是我们的能力与战略极大的不匹配,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

 

从公司业务发展阶段看,华为处于“反围剿的长征”中。对于手机这样的产品,完全用自身的力量去构建一条不含美国的产业链,是不可能的。

 

存量设备是鸿蒙的起点,华为在2019年的全球总出货量在2.4亿部左右,2020年上半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全球出货量为1.05亿部。

 

华为预计,2021,华为1+8设备将会全面升级到鸿蒙操作系统,预计到年底整体的规模会超过2亿。同时面向华为三方的合作伙伴,也会进行全面适配,包括智能家居,健康仪器,出行,教育等各类终端的设备也会超过1亿。

 

不过,消费者的平均换机周期为两年出头的时间,在增量设备没有大规模放量的时候——反映在华为门店的缺货问题。这决定了鸿蒙生态发展的重要时间窗口。

 

系统与生态

 

在手机作为核心产品的条件下,鸿蒙生态将与国内其他的手机厂商形成强大的竞争关系。批评者认为,鸿蒙生态系统的核心控制点,都掌握在华为手里,相对其他直接的竞争对手无法中立。

 

另一方面,竞争生态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对新系统的支持。之前,谷歌服务难以入华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对谷歌控制力的一定约束,对于中国本土厂商而言,形成了某种平衡。在鸿蒙之后,看上去本土厂商有了更多对价的依据,客观上有更多的利益。

 

鸿蒙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纯粹的操纵系统,而是一种生态问题。他们关注的是华为在这个生态中的位置,这样的位置特别使得手机开发商产生分歧并感到困惑。类似的发生在华为的汽车业务上,对于华为是否造车的声明,凸显了利益相关方对于华为在产业中定位的敏感。

 

不甘平庸的手机厂商都试图拥有自己的操纵系统,乃至芯片。事实上,全球最成功的手机厂,都有自己的操纵系统和芯片。面对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历史机遇,新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复杂。

 

技术自主与行业变革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平衡利益有很多方法,鸿蒙有机会再进一步。

 

鸿蒙生态的产品竞争力是一个关键考验。华为的粉丝、技术乃至销售系统都可以为之助力。资本市场的一些投资者迫切需要新概念,他们这两天划出了一些公司的名字,他们期待着鸿蒙概念能够给这些公司带来几个涨停板。

 

产品竞争力不是唯一的赌注。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信号。从来不谈资本市场的任正非,在2021年3月30日干部管理工作思路沟通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果将来一部分业务慢慢走上资本市场,做假账可能就不是纪律问题,而是涉及法律问题。”

 

财务真实性的要求和对相关板块利润的要求,也增强了这个信号的含义。

 

产品在场景化中组合应用这个领域,华为的导向是利润的权重会加大。对于这块业务,任正非说:“要逐渐从销售收入导向,转向加大利润的考核权重……要创造价值、合理利润,使公司健康成长。”

 

对于鸿蒙具体的考核,外界不好评价,如果置于产品在场景化中组合应用,那么利润导向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

 

基于开源的应用生态,结合当前和未来的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全应用生态的兼容,是一条务实而可取的路。这是可能性。

 

基于“反围剿的长征”,在核心硬件产品的领先是难以实现的,只能“用二流硬件实现一流体验”,这是现实性。

 

华为的真正核心是后香农时代的数学突破,这代表了华为真正的价值和利益所在。而将场景化的业务资本化,也许是“鱼和熊掌”兼得之道。

分类
已于2021-6-3 21:23:06修改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