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式出手!限制23项半导体设备出口
日本正式出手,将 23 个半导体设备品类正式纳入出口管制,国产芯片能顶上吗?
日正式出台出口管制措施
去年 10 月,美国对华公布了针对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的“一揽子”出口管制新规,与此同时美国还要求拥有这些技术的日本和荷兰采取同样的措施。在此背景下,日本最终还是出手了!
5 月 23 日,日本政府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外汇法法令修正案,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等 23 个品类追加列入出口管理的管制对象,这一修正案将将于 7 月 23 日实行。
据了解,该计划涉及清洗、成膜、热处理、曝光、蚀刻、检查等 23 个种类,包括极紫外(EUV)相关产品的制造设备和三维堆叠存储元件的蚀刻设备等。此外还包括了多种关键性材料,如氟化氢、蚀刻液、聚酰亚胺和高纯度氮等。
这意味着,要制造 10-14 纳米或更小的尖端芯片,这些设备及材料必不可少。
然而,在 7 月 23 日该管制措施正式生效后,中国再进口上述 23 项半导体设备,需要事先获得日本的许可。
针对日本出台 23 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对出口管制措施的滥用,是对自由贸易和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背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将保留采取措施的权利。
日本出口管制杀伤力有多大
说到日本半导体,其在八十年代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1988 年日本在全世界半导体份额达到恐怖的 50.3%,远远甩开处于第二位的美国 36.8%,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日本电器、东芝、日立、富士通、三菱、松下等企业牢牢占据世界前十排名。
然而在被美国非市场手段打击下,日本半导体产业开始一蹶不振,到 2019 年占世界份额只有 10%(美国则上升至 50.7%),世界十强里面只有一家原东芝存储器的铠侠,甚至到了 2021 年连铠侠也从榜单中消失,日本半导体似乎也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势力迅速衰减,排名倒退,但是在半导体某些关键领域日本的地位仍无法撼动,尤其是半导体原材料,以及生产设备的零部件方面。
半导体设备可以分为前道制造设备和后道封测设备。其中,前道晶圆制造设备的市场规模占整个设备市场规模的 80% 以上。
主要包括:光刻设备、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包括 PECVD、LPCVD、ALD 等)、离子注入设备、清洗设备、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过程控制设备以及扩散设备等。
根据 VLSI Research 数据显示,在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约有 30% 左右的设备来自日本公司所供应。
比如东京电子在刻蚀市占率(全球 26.5%)、CVD(19%)、ALD(31%)、涂显(91%、清洗(23%)等,DNS 是全球清洗龙头(45%),光刻机尼康+佳能市占率 20% 等。
可见,日本在光刻设备、蚀刻设备、划片设备、测试设备等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
当前除了光刻机等一些核心设备之外,芯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大部分设备我国都能够自给自足。
目前国内设备企业在去胶机、扩散炉、清洗机等方面相对成熟,可以做到 60% 左右的替代率,但在刻蚀、沉积等设备领域仍有较大的技术差距。
据悉,2022 年,日本向中国大陆出口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金额超过 8200 亿日元(约合 424.21 亿元人民币),中国大陆是日企在该领域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约占出口总额的 30%。
日本的出口管制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同时它将会倒逼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加快自主可控,努力提升国产化率!
结语
近些年,虽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在全力追赶,但是由于缺的功课比较多,目前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
如今美国还在组“四方芯片联盟”(CHIP4),全力限制中国制造中高端半导体的能力。
从短期来看,美国带头的围堵会让中国半导体行业满目疮痍,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压力同样也是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原动力,面对打压中国会投入海量的资金进行半导体国产化。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OST开源开发者